揚州網訊 這幾天,本報連續報道了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外包的相關嘗試與面臨的困難。采訪中,記者發現,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居民,都很期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外包。
現狀 社區居家養老令人難滿意
社區服務中心
不可能完全滿足老人需要
目前,大多數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是依靠社區服務中心提供的公益性質服務,主要解決身體相對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的情感交流需求。
然而,這種純粹公益性質的服務,卻很難讓每個老人都滿意。
張華(化名)是城區某社區的獨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常年一人居住。平時,他一有空就到社區服務中心打發寂寞,和別的老人一起練練字、打打牌,或是借社區圖書室的書看。
然而,他和社區服務中心也經常鬧別扭。他一個人在家里寂寞,天天到社區服務中心來,可我們工作人員要上班也要休息啊,早上8點開門就嫌晚,非要我們6點開門,節假日還要我們繼續開門,很難滿足這些要求啊。”社區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記者了解到,我市社區普遍建立的社區服務中心,受資金以及條件限制,給老人們提供的服務多集中在排解寂寞,至于涉及到飲食、休息,由于相關資金限制,不可能無償付出。現在社區經費很緊張,各項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為老人能夠提供的也只有桌、椅和一些基本的設施。”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說。
社區志愿者服務
不可能像專業人員盡職
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僅能半自理的老人,主要依靠社區發動的志愿者提供服務。而那些為老人們無償提供服務的社區志愿者,面臨著時間精力以及服務質量的種種難題。
王強(化名)是廣陵區某老小區的一名社區志愿者,在市區某事業單位工作,因為喜好公益事業,便積極報名參加了社區志愿者隊伍。最近他很難受,甚至想退出志愿者隊伍。
上個周末,王強來到了他結對的社區一位空巢老人家中,為其打掃衛生。你這個禮拜怎么來得這么晚?上個禮拜衛生也沒打掃干凈。”老人的話令他非常難受。
我上個禮拜單位加班,后來有事情就沒來得及過來。”王強告訴記者,老人已經好幾次埋怨他了。我畢竟有本職工作,不可能完全圍著老人轉,何況我只是志愿者,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對老人承諾什么。”王強很難接受老人的態度,而老人也不滿意服務質量,甚至還到社區主任面前訴苦。
經常會接到社區老人類似的投訴,有時候我們也很難跟他們講清道理,人家志愿者是免費提供公益服務,能做到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老人沒有給一分錢,要求還那么高,志愿者怎么可能做到呢?”接受記者采訪的社區主任感嘆。
反思 社區居家養老需要政策扶持
家庭養老壓力逐漸增大
調研分析,目前,江蘇省養老機構現有的床位數只約占全省老年人數的2%左右;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進入勞動市場、計劃生育的執行和空巢家庭的劇增,家庭養老的壓力正逐漸增大。
提倡養老形式多元化
市人大代表2010年一份《關于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進老年人事業的議案》指出,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尚存在一些問題。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健全,需要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和有效配合,也需要各涉老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綜合利用。社區服務中心要真正達到上級的要求和老年人的希望,還有很大的距離。同時有關優惠政策也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比如到稅務部門辦理免稅發票,目前還有困難。
服務內容也還不能滿足需求,從全市各地養老服務中心已建成并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情況看,承諾的服務內容和項目較多,但實際上真正能提供給老年人的居家
養老服務內容比較少,有的是在空轉。由此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與老年人的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根本不能滿足廣大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資金保障仍有困難。目前,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彩票公益金資助和社會捐助、市場化運作。在如何保證常態運轉上還未建立長久經費保障機制。
高價不可能被接受
他欲開發候鳥式老年公寓
如果居家養老服務外包能夠保質保量的同時,價格上讓我們老人能夠承受,我們當然愿意。”采訪中,很多老人表示,他們很歡迎居家養老服務外包,但是價格必須要低。
這個群體,大多數都是中低收入人群,如果居家養老服務外包不能保證解決價格問題,是不可能得到接受的。”采訪中,一位家政服務人士表示。
政府保姆”形式可嘗試
在社區工作人員看來,只要相關部門提供政策優惠,引進價格協調機制,開動腦筋,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比如我們社區目前的‘政府保姆’,一個保姆服務14個老人,一個月1500塊錢,這個就是我們協調的結果。”廣陵區荷花池社區主任伏正予告訴記者,她認為,只要社區人員開動腦筋,與商家積極協調,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能夠提供政策,是可以解決服務價格問題的。比如一個鐘點工,我們和他商量,給我們價格低一點,但是量大,他們也能夠接受。”
居家養老服務外包,可能是未來社區解決居家養老服務的一條出路,當然,這需要進一步探索。”采訪中,一位社區主任表示。記者劉冠霖
期盼 居家養老外包要低價
<<市民行動
前天,翠崗新村宋先生向記者表示,今后空巢老人會越來越多,養老市場目前開發還不夠,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可以開發更多的適合老年人的產品。
宋先生說,他也有父母,也目睹了身邊一些老人的悲喜故事,空巢老人要安享幸福晚年,做子女的首先要盡孝道,要盡到贍養義務。對于社會來說,也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更適合老年人的服務。而目前,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還略顯單一,就拿常用的手機來說,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卻鮮見針對老年人的多功能手機,現在很多老人三高”,手機如果可以測血壓、測心跳,對老人來說就很方便,而這在技術上并不復雜,但市場上卻未見有這類手機推廣。
宋先生認為,不但手機可以開發成簡易的電子保姆”,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助老服務項目。宋先生也打算在這方面做些嘗試。他打算和南方的老年公寓聯合開發候鳥式老年公寓,讓一些老年人在嚴寒的冬天去南方生活一段時間。他也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一起來關注助老服務市場,讓今天的老人、明天的我們生活得更美好。記者 仲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