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時間網訊 未來五年,作為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東莞將有何新思路?
昨日上午召開的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審定并原則通過了《東莞市外經貿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簡稱規劃),提出五年內要實現四個轉型、四個升級,實現外經貿的可持續發展。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強調,外經貿是東莞的生命線,是東莞持續發展、增強后勁的重要動力,未來五年,東莞的重要工作仍是轉型升級,特別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力度。
形勢
外經貿面臨六大機遇與挑戰
東莞十二五”時期面臨機遇與挑戰:世界經濟總體復蘇與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并存;國內市場不斷擴大與外需增長動力不足并存;全球經濟發展醞釀突破與傳統優勢喪失并存;市場倒逼推動轉型升級與產業層次不高并存;獲得先行先試政策與深層次矛盾突顯并存;日韓臺新興產業轉移與區域競爭加劇并存。
規劃分析認為,我市開放型經濟十二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更加復雜,表現在:外部需求拐點更趨明顯,歐美市場需求繼續徘徊復蘇,新興市場需求加速成長;企業經營拐點更趨明顯,中小企業面對更大市場倒逼,而大企業趨向做大做強;產業轉移拐點更趨明顯,傳統產業部分加工環節向外轉移,新興產業加速進入;國家政策拐點更趨明顯,加工貿易政策逐步收緊,轉型升級扶持政策逐步增多;市場拐點更趨明顯,企業加速拓展內銷市場。
目標
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8%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奮斗目標,即力爭我市外經貿發展實現四個轉型、四個升級。
四個轉型指,企業投資形態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和勞動力三密集轉型;企業生產方式從OEM向ODM再到OBM轉型;企業經營模式從生產車間向高端制造、設計研發、品牌營銷等總部要素并舉轉型;企業市場銷售從單一外銷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并舉轉型。
四個升級指,產品升級,加工貿易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明顯提高;企業升級,總部經濟、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營銷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加快發展,經濟貢獻明顯提高;產業升級,產業鏈向上下游、縱深方向延伸,產業配套、技術溢出及國內配套帶動顯著提升;環境友好升級,更加注重低碳環保與清潔生產。
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外資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達8010億元,規模以上外資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達1720億元。
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8%,打造全國綜合性出口基地和專業集群出口基地。
全市年均合同外資與實際外資總量穩定在50億美元以上,全市每年新簽、增資和實際到資超1000萬美元項目超100個。力爭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超過15%。
全市外商投資企業內銷總額年均增長15%,到2015年達4091億元。全市外資企業新增研發中心或研發機構500家以上,新增境內外注冊商標500個以上,培育新增高新技術后備企業100家以上。
舉措
選100家外企試點自主品牌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外經貿發展的重要舉措,包括:
1、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
試點將加工貿易內銷集中申報模式擴大到非聯網監管企業,重點選取100家具備潛力的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推動創立自主品牌試點企業,實行掛鉤扶持機制。
2、提高利用外資水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堅持招商地區要向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集中、招商對象要向先進制造業集中、招商力量要向定向目標集中”的原則,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和發展高端電子信息、設備制造、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3、培育外貿發展新優勢,提升外貿國際競爭力。
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將東莞作為全國外包示范城市,加快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積極申請國際服務外包保稅監管試點,推動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鼓勵松山湖等園區盡早規劃和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區。
4、加強區域合作,拓展開放型經濟發展空間。
深化莞港澳經貿合作,建設松山湖等服務外包基地;提升莞臺合作水平,促進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虎門港等發展,加強與東盟地區合作,擴大進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