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亞軟件:青睞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這是成效非常好的一年。”1月16日,威海聯亞軟件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適明用尚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
作為一家主營離岸外包的IT外包服務公司,聯亞軟件正式運作剛3年,它的創始人美籍華人何適明,是一位在美國從事IT服務外包20多年的專家級人物”。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智能卡系統、上海正大集團配送中心軟件開發等大單”相繼花落”聯亞。我們只用了3年時間就開始賺錢,比服務外包企業5年孵化期縮短了整整2年。”何適明一臉喜氣地說。
我不覺得2012年經濟形勢下滑有多么可怕。”何適明說,在國際經濟形勢下滑的形勢下,將有許多企業更需要服務外包。企業將整套IT技術服務交給我來做,成本比它雇傭5位IT專業人員更低,服務更專業。”何適明這樣分析道。
2012年,鞏固與泰國和上海正大集團的合作,將是聯亞軟件的工作重點。談及靠什么贏得這些客戶時,何適明說,IT服務外包并不是單純的寫代碼、賣軟件,它比拼的是一個策略,重點是了解客戶業務需求、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不單純是軟件應用,還包括硬件的打造、網絡的建立,以及長期的維護。
【企業期盼】
何適明一開始打造聯亞軟件,目標就定位在做一家國際化的IT咨詢服務公司。與軟件開發、IT咨詢等專業人士相比,他更青睞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談及現如今他擁有的25人專業團隊,何適明坦言離我的目標還有差距。”
我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可以為國外客戶提供咨詢服務,我希望我擁有一批國際化的項目經理。”何適明告訴記者,但是在威海這樣的人才實在太少,本地大學里許多優秀的人才離開了威海,到上海等大城市招聘的人才成本又是威海的2至3倍。所以,在他看來,缺乏國際化管理人才是制約聯亞發展的最大瓶頸。
談及威海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何適明認為,單打獨斗沒有出路。威海的服務外包企業應該組成一個團隊,通過明確核心服務、市場定位,形成競爭合力,抱團闖市場,再經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外包項目,打出真正的外包品牌。”何適明建議。
正遠軟件:不放棄軟件自主研發
這個春節,正遠軟件經理宋吉強終于可以過個踏實年”———在即將成立3年之際,正遠軟件第一次實現了收支平衡。
作為一家創業之初僅有4人的小型外包服務企業,正遠軟件的定位就是為威海本地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企業資源計劃的ERP系統、業務流程管理的BPM系統是我們的主營業務,雖然是一家小公司,但我們已經擁有了10多家本地服務企業。”宋吉強告訴記者,開拓市場,他們主要依靠完善、全面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目前公司已經有6人。明年我們計劃擴充至9到10人。”宋吉強說。
做企業,都想做大做強,所以我們從未放棄過軟件的自主研發。”宋吉強說,對軟件企業來說,這個過程至少需要5至10年,需要企業經過漫長的實踐積累、不斷完善才能做出成果,我們不會放棄。”
【企業期盼】
其實我們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外包企業,我們的核心業務是為本地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談及新一年的期盼,宋吉強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和省、市扶持外包企業發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離岸外包服務企業,對規模小、以本地服務為主的服務外包類企業幾乎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作為人居城市,服務外包這種‘無煙產業’適合威海的產業定位。”在宋吉強看來,為正遠這樣的本土服務外包企業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是一件利于企業、利于城市發展的雙贏”的事情。
另外,對宋吉強來說,養不起”高水平研發團隊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雖說我們不看學歷,重視創新能力,但說實話,真要引進一個月薪2萬元的博士,以現在的實力,我也養不起。”宋吉強坦率地說,所以,他希望能有一個人才聚集的大環境,為他們這種小微企業提供更多可選擇人才的空間。
記者手記
為服務外包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為一座人居城市,發展服務外包等無煙產業”,適合威海城市發展的需求,也符合轉調”的經濟發展大勢。但是反觀威海實際,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晚,相關聯的人才、市場、配套、產業鏈條等都存在短板”,只有補齊了這些短板”,威海的服務外包產業才能闊步邁進發展的春天”。
可喜的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市明確提出,要加大對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外包企業國際認證和服務外包公共平臺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兩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建設,引進一批離岸服務外包項目”。
方向已經確定,下步關鍵是將其落到實處。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當相關部門將我市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和要求一一落實,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當企業不怕千辛萬苦、矢志不渝地朝著自主研發的目標奔馳,那么,威海的服務外包業板塊必將真正崛起。 (記者 徐榕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