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集聚效應比較明顯。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不但要關注有形產品的生產,還要順應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重視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曾指出,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是要盡快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要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兩個方向都與現代制造服務有關??梢哉f,發展制造服務業是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手段;反過來,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必然帶動現代制造服務業加速規?;?、產業化。當國內一些企業還局限于幫助用戶解決現場問題的階段,不少國外先進企業早已達到了能向用戶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的水平。
制造業服務化是發展趨勢
微笑曲線告訴我們,制造、加工、裝配環節始終是利潤率最低的環節,而產品研發、售后服務等服務環節則處于價值鏈曲線的高端。歐美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始終掌控制造鏈上的高額利潤,主要是他們憑借資本和技術優勢搶占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環節,通過實施制造業服務化,轉移傳統制造業,掌握著關鍵性的核心技術,實現高端壟斷、低端轉移。
在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了70%,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又占服務業的70%。由此可見,生產性服務業已經占發達國家GDP的一半左右。全球500強企業中,從事服務行業的有281家,占500強的56%。全球跨國制造企業中,服務收入比例超過25%,兩成制造企業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而在我國,2007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4%,但占GDP比重僅為40%。其中,制造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占比例也不高。根據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裴長洪的估算,在我國,金融與保險、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只占服務業總增加值的20%左右。
目前我國政策鼓勵和行業發展空間決定了現代制造服務業市場遠沒有飽和。十二五”期間,現代制造服務業的收入所占比例將明顯提高,百強企業的現代制造服務業收入將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5%左右。2010年,中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約為14萬億元,其中百強企業收入占比約為1/10。按機械工業年增10%計算,至2015年,僅機械百強企業所創造的現代制造服務業產值就將接近6000億元。
服務外包優勢明顯
對于客戶來說,自己修”還是讓別人修”是一道需要精心估算的數學題;而對于服務提供商來說,如何賣服務”更是一項有學問的技術活兒。
去年年末,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公司成功中標中國石油(9.77,-0.08,-0.81%)四川煉化一體化裝置維護和檢修系統——儀表綜合維護和控制閥維護”,在成都彭州與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簽訂了《裝置維護和檢修合作協議》。據悉,中石油四川石化項目是中石油在西南地區投資最大的石油化工項目。這在儀表行業里是很典型的服務外包的例子,相關的運行和維護費用達數千萬。”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特別顧問奚家成介紹道,在這次協議中,四川石油化工總廠把全廠的自動化系統包括儀表、閥門維修服務都外包給了重慶川儀。
正如西門子工廠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FAE”)服務總監朱笑冰所說:有時候,外包服務就像給機器上保險。”以SFAE的某個保修合同為例,簽合同前,每年西門子設備的維護費用30萬,包括人員費用4萬、備件費用26萬;而簽合同后,每年保修合同的金額為26萬(包含人員和硬件費用),即客戶每年可節省費用13%。
光從表面的開銷計算,省”的效果并不算非常明顯,但加上人員、時間方面的隱形”成本合算后,前后對比的結果十分驚人。比如平均每次設備故障的解決時間可從之前的84小時縮減到48個小時,故障解決速度提高75%;外包服務的預付款和技術確認時間從24小時降至4小時,服務確認速度提高5倍;用于西門子設備維護的人員數節省50%;故障停機時間減少43%等。
服務外包的優勢在于為顧客省掉很多中間環節,比如一些大型國營企業,申請費用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天,而西門子的保修客戶就不需要客戶每一次維修都去確認報價。再比如,如果沒有服務協議,備件可能出現無庫存的情況,屆時從德國訂貨至少需要多花10天時間。
朱笑冰向《中國聯合商報》表示,賣服務”的利潤雖然比不上賣產品”的利潤來得快,但它是一個持續穩定的業務和收入。
文/ 鄧麗娟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