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以來,各國政府、行業協會、國際咨詢公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紛紛從不同角度給出了服務外包的定義和統計邊界。
一、國際各類組織對服務外包的統計邊界存在差異
目前部分國際知名咨詢公司、行業協會和政府組織對服務外包的分類建立了自己的統計體系,有的還定期公布年度或季度統計數據。但我們研究發現,這些關于服務外包產業的統計邊界存在明顯差異。
GARTNER公司按最終用戶與IT服務提供商所使用的主要購買方法,將IT服務市場分為離散式服務和外包。外包須為了隨時交付IT服務而將管理責任在一定程度上轉移給一家外部提供商,服務的實施與服務水平和成果相聯系。外包又分為IT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IDC國際數據公司定義的服務市場包括IT服務市場和業務服務市場。其中,IT服務市場中外包的部分被定義為IT服務外包(ITO),業務服務市場中外包的部分被定義為業務流程外包(BPO)。
IT服務市場由三個子市場構成:IT外包市場(ITO)、咨詢及系統集成市場(C&SI)以及技術產品支持市場(TPS)。其中IT外包市場包括應用外包、桌面與網絡外包、整體信息系統的外包等傳統的一對一”的外包服務模式;以及包括軟件即是服務”(SaaS)和托管服務在內的一對多”的外包服務模式。
業務服務市場包括業務咨詢服務(Business Consulting)、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等。其中,業務流程外包涉及采購、財務會計、培訓及人力資源、客戶服務等不同業務職能的外包服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BPO統計非常復雜,一些國家在部分水平業務領域以及部分垂直行業領域尚未開展相關服務或難以統計,因此IDC在不同的國家發布的該國相對成熟的BPO業務,以便保持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ACCENTURE埃森哲公司分類中的BPO業務與IDC的范圍相似,并在BPO業務中納入了知識流程外包業務,在信息技術外包中納入了嵌入式軟件開發。
NASSCOM印度全國軟件與服務公司聯合協會2007年之前使用的概念是IT-ITES,即IT服務和基于IT的服務。2007年提出了新的服務外包概念,指出服務外包是基于IT 的業務流程外包(ITBPO),建立在IT 和網絡平臺之上,任何外包的作業經數據化之后,轉移出去的業務流程和辦公作業都屬于服務外包。Nasscom每年出版印度年度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其中大量的數據來自于IDC公司,因此其產業邊界與IDC的定義基本一致。
Nasscom在分行業統計IT應用服務與軟件產品支出時,共分為以下行業: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業、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衛生保健業、運輸業、通信傳媒業、公共事業和建筑業、政府部門、其他行業。Nasscom在分行業統計工程設計和產品研發支出時,共分為以下行業:汽車、制藥生物技術和衛生保健、消費電子、電信、計算機軟件、半導體、計算機硬件、航空航天/國防、化工、建筑/重工業、醫療設備、其他行業。
美國政府2004年總統國情咨文中(The U.S.President Economic Report 2004)認為服務外包是一種新型的服務貿易形式。國情咨文中明確提出,當前正在逐漸興起一種新的貿易方式,這種貿易是企業通過將他們的產品(商品/服務)生產過程布局到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以達到全球范圍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企業資源最優配置的目的。這種方式將會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同時獲得利益,而通過英特網和電話線路等方式實現的專業服務外包是新貿易方式的突出代表。
二、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統計體系需要繼續完善
我國從2007年開始,由商務部和工信部分別建立服務外包業務管理和統計系統”和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統計系統”對該產業的發展數據進行采集。
從2007年至今,商務部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統計體系逐步建立,統計邊界逐步明確,服務外包業務管理和統計系統運轉順暢,至今已有連續三年的統計數據,并能做到數據每月更新。
統計方法主要采用服務外包企業和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在線申報和審核的方式,省級和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商務主管部門于每月5日前完成對上月統計信息的審定,信息匯總上報到商務部后,采取抽查等方式對企業申報的信息進行核查,目前該項工作歸口于商務部服務貿易司。
商務部統計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數據主要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同時用于編寫《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分析呈現當年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全貌,用于產業的對外宣傳和國際交流。
工信部從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角度將該產業定義為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產業也劃分為ITO與BPO。工信部主要通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省會城市的軟件服務業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渠道,每年年底發放《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調研問卷》,通過企業反饋問卷完成數據采集工作。至今已連續統計四年,并已連續兩年編寫《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對外發布產業發展數據,目前工信部由軟件服務業司具體負責該項工作。
服務外包產業涉及范圍廣,關聯產業多,在中國由多個政府部門同時介入管理。由于相關部門關注的視角和目標不同,對產業內涵和邊界的理解就會有所不同。雖然目前商務部和工信部設定的服務外包產業邊界已經非常接近,但商務部作為國家內外貿易的主管部門,對該產業的管理和統計也主要側重于國際(離岸)服務外包部分,即面向海外發包方的服務,因此商務部和工信部所公布的產業統計數據存在差異。以2009年為例,數據差別比較顯著。
進入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挑戰。通過比較國際國內不同機構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定義和統計邊界,我們發現各機構的統計口徑與范圍存在差異。明確產業邊界、完善產業統計,時時把握產業的發展脈搏,用清新的發展數據準確反映產業發展狀況,用翔實的統計分析為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頒布和實施支持政策給予參考,這將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建議從規范產業管理和完善產業統計的角度,進一步加強統計體系的完善和統計數據的跟蹤分析,可以由國內服務外包領域的專業科研機構組織研究力量,采用季度分析報告、年度分析報告以及專題報告相結合的形式,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時時跟蹤,使數據分析報告更具時效性和參考性。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