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多上市受阻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來說,遭遇財務誠信危機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行業發展的轉型之路也急需厘清。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我國離岸外包市場的增長速度正在萎縮和減緩。
在昨日舉辦的2012中國(蘇州)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投資促進年會”上,浙大網新執行總裁鐘明博表示,我們離岸外包業務面臨嚴峻的挑戰,成本上揚是主要原因,然而,一味降低成本并不能解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在離岸市場上的競爭力問題,要真正做大國際市場,轉型升級才是必由之路。
肖恩投資合伙人佟瀚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表示,雖然隨著歐美金融危機爆發、經濟走低,西半球由于成本提高會加速服務外移,但是并不十分看好包括電子商務,以及IT數據服務外包等相關服務外包類企業的海外上市前景,主要是由于這些行業相對進入門檻較低,競爭相對激烈,且較難給出合理的估值。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表示,目前中國國內外包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離岸外包曾經在中國發揮了較好優勢,但目前在岸外包也將勢在必行。他預計,我國的在岸外包市場今年全年合同執行額或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外包的政策效應正在推動著服務外包的產業效益。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李志群則表示,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經過多年發展,通過承接離岸業務已經形成國際標準的體系。但是,相比較而言對中央企業的業務形態和管理模式卻缺乏深入的了解,這是需要開拓的領域和空間。
目前,很多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規模仍然較小,需要資本給予扶持。據悉,近期國內第一只服務外包基金在天津濱海新區發布,首期資金規模2億至5億元,第二期5億元。旨在以資本為紐帶,通過重組并購的方式,把幾家領域內的優質企業打包,盡快達到上市條件。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要想盡快再度重啟海外IPO之路,產業模式升級、由低成本比較優勢向研發優勢轉變,及建立誠信的財務披露體系等都將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