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首屆京交會上獲悉,在整體經濟并不看好的當下,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合同執行金額同比增長63.6%,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空間巨大,行業發展除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外,中國更需要發揮貿易大國”優勢,提高勞動者素質并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
我國服務外包承接全球第二
而地方政府對服務外包行業也愈加重視。據介紹,以廣東為例,按照廣東省服務外包業十二五”規劃發展思路,將著力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國際企業總部營運服務外包基地、南中國的現代服務外包中心,力爭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更是出臺一系列支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
此外,與傳統的制造業不同,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資本是人力資源。據專家介紹,服務外包企業全部收入的約65%通常會被用于支付勞動成本。也就是說,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就是解決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金世和給出數據:去年服務外包產業新增就業人數85.4萬人,累計就業人數318.2萬人。其中,大學生223.2萬人以上,占比超過70%。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的短板也恰恰是人力資源。海輝軟件(微博)董事長孫振耀表示,科技型服務外包格外需要人才,特別是擁有科技、管理、語言等方面專長的復合型人才。據悉,海輝軟件與國際外包專業協會(IAOP)在京交會期間則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正式成為IAOP在中國提供外包專業人才認證培訓的惟一授權機構,這標志著中國的外包人才專業技能鑒定具備了國際統一標準。
我國服務外包需克服短板”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全球服務業的轉移,中國服務”未來的市場規模或許可以與現在的中國制造”比肩。據相關預計,2009年—2014年中國離岸軟件外包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4%,顯著超過全球市場僅6.6%的增速。從發包國的地域構成來看,歐美業務占比從2005年的22.5%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48.0%,顯示了歐美軟件外包業務開始向中國轉移。
另外,京交會期間,商務部還發布了《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12》和《國際服務外包市場開拓對策研究》。報告稱,2011年,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完成238.3億美元,占全球國際服務外包市場的23%。
報告顯示,目前,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作為主要發包國,以新興經濟體作為主要接包國的全球離岸服務外包格局基本形成。發包方市場主要集中于北美、西歐和日本,總量約占全球87.7%。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軟件與服務出口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離岸服務外包發包國,占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的61.9%。在美國2600多萬家企業中,采用項目外包方式的企業占了2/3。
美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離岸服務外包需求市場”,報告指出,美國有8萬多家軟件企業,其中50%的企業都在尋找機會發包,美國硅谷的2萬家IT企業中有53%的企業希望將自己的部分軟件開發和測試項目外包給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報告還指出,目前,中國占日本離岸服務交易總額的80%左右。
不過,在瘋狂”的外包發展背后,還有些許隱憂。有專家表示,除了受到國際市場波動外,中國服務承包方過于依賴發包方,在整個價值鏈中談判能力較差,這造成服務承包方只能拿到5%的利潤。
與傳統的制造業不同,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資本是人力資源。據了解,服務外包企業全部收入的約65%通常會被用于支付勞動成本,10%—15%用于支付物業租金和辦公費用,余下的是利潤。而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的短板也恰恰是人力資源,這已經成了業內公認的事實。
同時,耐人尋味的是,記者注意到,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外商到杭州的園區考察服務外包的情況,在當地的官員介紹園區的服務、配套和各種硬件設備的時候,外商說,停,你只要告訴我,如果我現在讓你馬上招2000個員工,是不是可以做到?”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一方面是產業人力資源短缺,而另一方面又出現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這是產業與教育的對接出現了問題。
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世和表示,從國際慣例來看,服務外包可讓企業最起碼節約成本20%以上;同時,對推動本國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換代以及拓寬就業渠道等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天津等22個城市的55個服務外包項目近日也在京交會上完成了簽約,簽約金額達32億元人民幣。據介紹,這些簽約企業來自中國內地、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韓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
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世和指出,中國目前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離岸服務外包承接國”。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外包服務將達到900億美元,占全球國際服務外包市場近50%,年均增長40%。
金世和表示,從全球市場看,去年全球服務外包產業規模達1100億美元,占全球服務業支出的13%。預計到2015年,全球服務外包規模將達到2100億美元,占全球服務業支出的20%,年均增長16%。
多方給力”助推行業發展
僅僅在十幾年前還存在一個觀念,即服務是一種現地發生現地消費的產品,服務可以在本地實現外包加工。但服務跨國轉移外包加工,被視為不可能。”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服務外包工作委員會顧問專家曲玲年介紹,直到20世紀90年代,印度人開始為美國人解決千年蟲”問題,并開始將部分工作量帶回印度本土加工,才使服務的離岸交付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一些日資企業將電腦、通信的應用程序開發和測試工作帶到了中國,形成了中國的對日軟件外包”產業。這也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開端。
在過去30年里,發達國家將部分制造業逐步轉移外包出來。據統計,目前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產值的8%—10%,從而使中國制造”享譽全球。在發達國家,服務業一般占GDP的65%—70%、制造業占GDP的25%—30%。之前我們看到了占GDP25%—30%的制造業轉移,已經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受益,那下一輪‘中國服務’呢?這個市場不可低估。”曲玲年說。
而事實上,服務外包業的迅速發展,得益于政府多項政策的支持。近些年來,為促進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政府批準了一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在內的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服務外包園區和城市的示范效應將更加顯著。截至去年,我國服務外包園區已經有150家,占全國服務外包收入的80%。去年21個示范城市的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額為408.2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90.9%。
隨后,相關部門從人才、資金、平臺、服務等多方面給予試點城市鼓勵和支持,以加快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記者了解到,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這些城市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收入免征營業稅。
對此,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也公開表示,針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稅收優惠原定將于2013年到期,商務部將從服務外包全產業鏈的人才培養、開拓國際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入手,積極研究相關支持政策的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