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傍晚,國內軟件外包領域的最大并購案發生,主角是兩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文思信息與海輝軟件。
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并協議,雙方股票將以1:1的方式進行合并,兩家公司的股東將各自持有合并后的新公司約50%的股份,原海輝股票將保留在納斯達克(微博)全球精選市場上市。
人事方面,原海輝軟件CEO盧哲群將擔任新公司CEO,原文思董事長陳淑寧將擔任新公司非執行董事長。合并后的新公司董事會將由8位董事組成,兩家公司各自任命4名董事。
作為國內軟件外包領域的兩家重要企業,文思和海輝的合并,預示著轉型中的中國外包行業正在開始進行洗牌。
外包行業正轉型
今年6月舉行的大連軟交會上,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如何轉型的話題成為大會焦點。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的演講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會上告誡中國軟件外包企業:中國越來越不是一個低成本的軟件工程師國家,這已經變成了一個事實。
過去十幾年,中國軟件外包行業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這種發展主要是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近幾年,隨著通貨膨脹不斷加劇,國內IT人才的人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外包模式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同時,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也使得外包業務隨時都可能變成一個十分低利潤的行業。
面對這樣的行業發展環境,軟件外包企業可選的發展道路并不多。他們要么選擇規模化發展,增強對面客戶的議價能力;要么就進行專業化發展,拓展高附加值的外包業務。
文思與海輝的合并,似乎意味著他們選擇了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實際上,這兩家公司的業務也非常互補,合并之后員工可以達到2.3萬名,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公司。
在軟件外包領域,公司規模是其爭取大訂單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一些服務及軟件開發的項目,需要幾千人同時協調工作。如果一個公司規模只有三五千人,那么他將難以完成一些大型項目的交付。在這方面,印度的外包公司就占據優勢。印度軟件外包公司,像塔塔、Infosys等,其員工總數均在幾十萬以上。
行業將洗牌
國內軟件外包領域雖然并購案很多,但是類似文思和海輝如此大規模的合并實際上并不多見。
2009年,東軟集團曾計劃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收購大連華信,擴大公司國際軟件外包與服務業務領域的規模,但最后并未成行。如果當初收購成功,東軟集團3年前便會成為中國首個員工過2萬的軟件外包企業。
如今,文思與海輝合并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這在增強其議價能力的同時,肯定也會對東軟、軟通動力等其他軟件外包企業的市場份額產生擠壓。
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不斷上升的的人力成本,也許這次合并只是中國外包企業合并大潮的開始,中國外包行業的洗牌可能就此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