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指輕觸屏幕,就能把校園逛個遍,甚至宿舍內的布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一虛擬校園漫游系統,由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游戲美術專業學生朱詳開發設計。因解決了人機交互的難題,引得企業專程找上門來,免費為該校學生培訓代碼。 在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院長嚴世清看來,為地方轉型升級培養用得上”的人才是職業院校的根本責任所在。配合蘇州工業園區打造服務外包高地的需要,學院通過政校企聯合辦學,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為地方發展輸送動手和適應能力強的畢業生,打造中國服務外包第一校。 政校企聯手,專業鏈與產業鏈高度鉚合 嚴世清告訴記者,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唯一的技術先進型服務業發展”試點區域和第一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基地”,目前已集聚了各類服務外包企業1200多家,形成了軟件外包、動漫外包、醫藥研發、第三方物流等服務外包產業集群,這些企業對專業人才求賢若渴。 于是,2008年,作為園區打造服務外包示范區的重要人才工程,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服務外包大學——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應運而生。 嚴世清說,園區大力扶持學院發展,目前已投入6.6億元建設資金,教學設備采購費5000萬元,生均撥款達12000元,同時,還不定期推薦優秀企業到學校,為校企合作辦學搭建平臺。 本著為產業辦教育”的發展思路,服務外包學院針對蘇州服務外包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前景最為看好、人才需求最為緊缺的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和DCO(數字內容外包)三大重點業務領域,設置了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嵌入式技術與應用、軟件測試技術、金融管理與實務、動漫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設計與制作等15個專業和32個專業方向,實現了學院專業鏈與地區產業鏈之間的高度鉚合。 嚴世清說,學院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發展咨詢委員會,聘請政府、高校及行業企業專家為學院發展把脈。2011年11月,學校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并獲得中央財政4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
在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院長嚴世清看來,為地方轉型升級培養用得上”的人才是職業院校的根本責任所在。配合蘇州工業園區打造服務外包高地的需要,學院通過政校企聯合辦學,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為地方發展輸送動手和適應能力強的畢業生,打造中國服務外包第一校。
政校企聯手,專業鏈與產業鏈高度鉚合
嚴世清告訴記者,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唯一的技術先進型服務業發展”試點區域和第一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基地”,目前已集聚了各類服務外包企業1200多家,形成了軟件外包、動漫外包、醫藥研發、第三方物流等服務外包產業集群,這些企業對專業人才求賢若渴。
于是,2008年,作為園區打造服務外包示范區的重要人才工程,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服務外包大學——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應運而生。
嚴世清說,園區大力扶持學院發展,目前已投入6.6億元建設資金,教學設備采購費5000萬元,生均撥款達12000元,同時,還不定期推薦優秀企業到學校,為校企合作辦學搭建平臺。
本著為產業辦教育”的發展思路,服務外包學院針對蘇州服務外包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前景最為看好、人才需求最為緊缺的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和DCO(數字內容外包)三大重點業務領域,設置了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嵌入式技術與應用、軟件測試技術、金融管理與實務、動漫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設計與制作等15個專業和32個專業方向,實現了學院專業鏈與地區產業鏈之間的高度鉚合。
嚴世清說,學院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發展咨詢委員會,聘請政府、高校及行業企業專家為學院發展把脈。2011年11月,學校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并獲得中央財政4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深度校企合作,倒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服務外包學院第七感工作室,5位同學正趴在電腦前,為原創動漫《伊伊》做后期配音。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大三學生張中正坦言:有些知識課堂上沒講過,但通過項目化教學,學會了自己主動思考,實實在在提高了操作水平。”上學期,他設計制作的反腐倡廉動漫片《糖衣炮彈》,已被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采用。
嚴世清認為,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學校必須從市場出發,在與企業深度合作中反思應該教什么,怎么教。”
走在服務外包學院實訓樓里,記者看到,幾乎所有實訓室的門口,都掛著共建企業的牌子。目前,該校已與迪諾曼、IBM、思科、北大方正等40多家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行業機構開展校企合作。采用教學辦公室”模式,按照企業的真實環境和工作流程高標準打造了IBM技術實訓室、嵌入式技術綜合實訓室、三維動畫實訓室等10余個高規格生產性實訓室。
同時,依據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整合服務外包行業課程資源,積極構建2+3矩陣”式現代服務業人才專業課程體系。其中的2”是指所有學生必修的公共素質教育課程和公共專業技能課程,3”則是指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基礎課程和支撐課程。
三合一”培養,讓學生零公里”就業
軟件技術專業的張敏明,是學院首屆畢業生,現就職于蘇州國科數據中心有限公司。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以前重大項目研發的經驗,一年內他連升三級,從程序員做到了主管,月薪達7000元以上。
該校的學生為何如此受歡迎?多次與企業打交道后,嚴世清告訴記者,企業最重視的員工素質不是知識和專業技能,而是誠信、適應力和不斷學習力。學院有責任為他們注入可持續發展力,增強競爭力,讓學生‘零公里’就業。”
根據企業對服務外包人才的需求,學院實行雙語教學,增強學生的外語能力,同時增加《信息安全教育》、《藝術鑒賞》等延伸課程。將墨家的科技思想與儒家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凝練出校訓尚同于學,尚禮于人”,還主動將傳統文化典籍《弟子規》納入教學中,以塑造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生根據對《弟子規》的理解,創作了近百幅漫畫張貼在學院走廊里。
學院還積極開拓第二課堂”,成立龍舟社、愛動漫、鳳武九天等40多個學生社團,開展科技節、讀書節、外語節等多樣活動,為大學生們培養興趣、挖掘潛能、展示個性搭建舞臺。除此之外,還全天候開放動漫工坊”、光影工作室”、瑪雅人工作室”等實訓室,供學生鍛煉”。
專業技能、外語能力、職業素養三合一”的人才受到企業和社會廣泛認可。2011年、2012年,學院前兩屆畢業生,在當年6月就實現了100%簽約就業。從2011年年初到現在,學院學生先后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競賽大獎118項。據嚴世清透露,學校將在2013年建立一個服務外包的產業園,學生甚至可以不畢業就在園內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