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商務部網站正式全文公布了商務部、發改委日前聯合印發的《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面向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規劃,將對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從起步到加快有序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是今后幾年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的任務,將中國發展成為全球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強國,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謀求量質突破
十一五”期間,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以示范城市為依托,緊緊把握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趨勢,依靠市場、環境和基礎設施等優勢,探索創新,快速發展。
《規劃綱要》披露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快速增長。截至2010年底,服務外包企業超過1萬家,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01.3億美元,其中,2010年完成國際(離岸)執行金額144.5億美元,占當年服務貿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末的2%大幅提高到8.5%,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外包目的地國家。
而 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是我國占據國際服務外包市場有利地位的關鍵時期,為更好抓住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全球資源加速向中國集聚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發揮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擴大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質和量的突破。
十二五”期間,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要在產業規模上實現進一步擴大,任務將更加艱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期間,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要努力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總量持續高速增長,承接離岸外包業務執行額年均增幅保持40%左右,2015年達到850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比重達到28%,形成若干家數萬人規模的大型綜合服務供應商,在境內外上市的國際服務外包企業達到80家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擁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行業技術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品牌建設取得突破,企業獲得國際資質認證總數達到3000個以上,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超過1500家,形成若干創新能力較強、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產業集群。
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就業吸納效果進一步顯現,5年共吸納就業250萬人,其中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180萬人,2015年末,產業從業人員總數力爭突破450萬人,從業人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寬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培訓體系基本建立,5年累計培訓從業人員200萬人次,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高端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有活力、有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運行環境進一步改善。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市場規則更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得到加強,科學合理的統計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服務外包平臺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網絡通信、電力供應、辦公居住用房等基礎條件大幅改善,政府服務更加高效,產業基礎研究新成果不斷涌現。
區域布局更加科學。城市間、地區間聯動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不同城市和地區的錯位發展、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局面初步形成,產業集聚度進一步增強,示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建成若干具備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帶,打造1-2家全球服務外包交易中心,成為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集散平臺和產業交流平臺。
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產業接單能力、海外交付能力、市場開拓能力顯著增強,離岸外包業務全球市場份額加速增長,產業國際化程度全面加深,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顯著提高,企業跨國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中國服務”品牌得到全球高度認知,產業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2年11月1日,愛爾蘭中西部地區與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吉姆·朗與西安高新區簽署合作備忘錄。
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凸顯
《規劃綱要》表示,十二五”期間,全球服務外包產業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產業發展呈現更多新特點,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明顯增多,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凸顯。
《規劃綱要》,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闡述了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有利條件。
從國際環境來看,全球專業化分工深化,為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加速發展提供新空間。以服務業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推進,全球國際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于成本、環境和配套設施等優勢,全球服務業加快向我國轉移,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進一步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帶來更大機遇。
而隨著科技革命帶來的新一代網絡技術為國際服務外包提供的新動力,以及低碳經濟全球關注重點,為國際服務外包營造的新環境,給國際服務外包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此外,《規劃綱要》也強調,隨著全球市場格局的變化,傳統發包地需求逐步復蘇,新興國家發包需求顯現,發包企業對高端服務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促使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價值鏈不斷升級。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必須順應發展趨勢,揚長避短,才能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變化。
從國內環境來看,主要有三個有利因素。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給市場需求提供了巨大潛力。而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大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將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對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屬于人力資源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已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新渠道,未來幾年,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就業壓力將持續增大,要求國際服務外包產業不斷提升吸納就業的能級,繼續發揮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重要作用。
區域發展格局調整,對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出新的需求。十二五”期間,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創新發展,需要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充分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進一步發揮示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2009年3月,全國服務外包政策研討會在無錫舉行
政策支持力度將繼續加大
為促進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大量扶持政策并批準了一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這些政策也是促使服務外包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規劃綱要》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陸續出臺了包括財稅、人才培訓、大學生就業、特殊工時、海關監管、電信服務、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投資促進等20多項國際服務外包產業支持政策,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加大,各級政府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為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轉移和加快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規劃綱要》表示,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實現本規劃的目標和任務,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持,整合國內外資源,加強規劃實施,形成長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根據《規劃綱要》,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優化多層次政策支持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鼓勵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文件精神,積極制訂配套措施,加快落實財稅、金融、勞動工時、電信、人才培訓等支持政策。采取園區、示范城市先行先試,逐步推廣等方式,加快出臺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各地政府、開發區、園區根據當地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地方性鼓勵措施。
在財政稅收扶持體系方面,根據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人才培養、國際資質認定、市場開拓等領域的資金支持。鼓勵開展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模式創新,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示范性創新項目的資金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扶持政策上,提出了健全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根據《規劃綱要》要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推動各類投資擔保機構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和在境內外特別是創業板上市,拓寬服務外包企業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服務外包創業投資領域和新興國際服務外包發展領域。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適合服務外包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對中小服務外包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