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2012年5月2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大幕。首屆京交會服務外包項目簽約儀式5月30日下午舉行,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22座城市的55個服務外包項目完成簽約,簽約金額達32億元。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簽約。
上榜理由
京交會是迄今為止全球唯一涵蓋世貿組織界定的服務貿易12大領域的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平臺,也是中國首個首次將服務外包納入交易領域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會,也是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近距離接近世界、與全球溝通交流的交易平臺。在本次京交會上,首次全面展示和介紹了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概況、產業特色、發展經驗、區域政策、重點園區及重點企業等,這不僅再次證明服務外包產業正式納入了我國服務貿易范圍,而且也越來越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服務外包成中國服務”發展新機會。
更重要的是,服務外包在京交會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天之內簽訂32億元的服務外包項目,不僅是服務外包行業的驕傲,同時,讓全球更近距離的認識了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也讓國內其它行業進一步了解了服務外包的內涵、威力和魅力,京交會在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填上了漂亮、有力的一筆。自此京交會將成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不過或缺的重要展示平臺,也預示著我國將成為全球服務外包交易的核心區域之一。
延伸閱讀
中國重塑離岸外包版圖
服務外包逆市增長
服務外包被稱為拉動21世紀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2011年,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3.6%。2012年上半年,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中國國民經濟整體放緩,各行業呈現出疲態,尤其是鋼鐵、水泥等行業現狀令人擔憂,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卻逆市增長,呈現出較強的活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任鴻斌表示,由于面臨成本上升、人才緊缺、產業高端升級和轉型等挑戰,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將呈現以下四大發展趨勢:一是以成本為主導要素的服務外包產業二次轉移,包括全球服務外包產業向中國的轉移,以及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由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二是人才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城市、園區,以及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三是金融外包市場將全面開放;四是隨著中國服務外包的蓬勃發展,業務領域將從傳統的信息技術外包(ITO)逐步擴展到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層次更高的工藝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并將成為未來發展主流,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
與印度相比仍有差距
談起中國的服務外包,必然繞不開另一個接包大國——印度。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逐漸成為頭號全球服務外包承接國,享有世界辦公室”的美譽。
之所以把印度作為中國的主要參考對象,關鍵在于印度在發展服務外包方面確實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分析研究,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交付能力已經超過印度,然而規模與核心競爭力和印度相比還有差距。
就總體規模來說,印度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一項就占了整個服務貿易出口的50%左右,服務外包業務撐起了其服務貿易出口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以旅游服務、運輸服務等為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2.4%,雖然年增速高達72.7%,但要想趕上印度的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任鴻斌說。
在任鴻斌看來,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是以政策為引導的,產業集中度還須進一步提升。
中國機會
與印度承接離岸研發設計等高端外包業務相比,中國市場體現出不同的特點,中國自身就是巨大的消費市場。”任鴻斌說,雖然中國在航天和金融領域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方面的發展并不十分強大,但基于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汽車等巨大消費電子市場領域的外包已經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任鴻斌表示,隨著中國市場重要性的不斷加強,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業務和投入逐漸擴大,對IT和后臺服務的需求也將日益增加,并促使各跨國公司在中國加速設立自己的IT、數據運營中心以及客戶服務中心,這些都將為中國的服務外包市場帶來巨大的需求。
全球外包委員會主席羅布奇(lopuch)預測,從國際范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增長,發達國家買家也比較穩定,今明兩年,服務外包業將持續發展。據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兼中國會長鄭雄偉介紹,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主要接包市場是印度、愛爾蘭。全球500強企業平均每月有5家至10家在可能的離岸目的地考察。目前,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越南接包上升很快。
在強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下,中國企業試圖抓住機遇,重塑全球離岸外包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