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上,服務外包產業又迎來了新的機遇。
沒有開幕式,18場系列活動,高層次的對話以及針對性的對接……昨天開幕的第六屆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的亮點不僅僅這些。記者昨天在中外企業對接洽談會上發現,與以往年不同的是,在發包企業的行列中出現了不少國內企業的影子,它們為國內的服務外包企業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發包企業多了
記者了解到,往屆參會的國內企業主要以接包企業為主,而今年有90多家國內的發包企業參加,其中不乏中興、華晨寶馬、來伊份和如家等大型企業。
在分工進一步細化的今天,很多企業開始把自己主業以外的業務剝離出來,交給服務外包公司,這將是一種趨勢。”宏圖三胞高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服務部解決方案中心的總監高宇坦言,他們也是初步嘗試將產品概念包裝、人力招聘和IT基礎設施、系統集成等外包出去,畢竟我們的主業是銷售。”
高宇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將部分業務外包出去,已不單單是為了節約成本,而是達到企業標準化運作的目的。他舉例說,企業需要配套IT基礎設施以及日后的系統維護,需要招一批類型的人才,需要什么樣的企業解決方案,只要向服務外包公司提供定制化的標準,就能享受高效、高質和低成本的服務。”高宇說,而如果自己做這些不擅長的業務的話,就好比低頭拉車,走錯了方向都不知道。
接包企業樂了
中興通訊,云計算中心、財務所有外包業務;來伊份,IT基礎運維外包、門店管理系統外包、IT應用開發外包;如家酒店集團,訂房訂單處理系統外包、門店管理系統軟件外包……記者采訪了解到,如家酒店集團今年的發包規模將達上千萬元,包括其在全國200多個城市的1800多家酒店的系統開發和系統維護,而來伊份今年的發包規模也將超過3000萬元。國內發包企業旺盛的需求為市場釋放了正能量。
一家落戶在無錫的墨西哥企業代表告訴記者,去年,在他們接到的軟件外包業務中,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占了50%,達3000多萬元,同比提高了30%。原來我們的訂單基本上來自歐美,但近幾年中國國內訂單的數量在逐步增加。”該代表說,尤其是去年,他們在美國的訂單大量萎縮,而國內市場的增長正好填補了他們的缺失。
第一次,過來嘗試一下。”從未涉足服務外包的南京國際經貿人才交流合作聯盟,也在此次大會中加入了服務外包企業的大軍。該聯盟人才主管校甜甜表示,服務外包圈子正在不斷擴大,機遇也越來越多。”
據統計,今年1到5月,我國已簽訂國際服務外包合同55000份,合同金額達278億美元,同比增長39%;執行金額近200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在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穩步增長的背景下,國內發包企業的崛起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蘇經濟報記者 侯力明 陳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