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陜西省公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初步核算實現生產總值(GDP)11567.42億元,同比增長9.6%,相比上半年增速有所回落。不過,其對外貿易仍然維持了高增長,陜西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實現1226.56億元,同比增長40.3%。
陜西的進出口主要由西安貢獻,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92.1%。今年以來,西安進出口增速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一。據西安當地軟件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韓國三星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和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的產出,帶動作用明顯。
對中西部省份而言,通過引進大企業,帶動信息產業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普遍選擇。在國家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布局下,隨著沿線市場的開發,陜西又多了一個機遇。
二線城市的優勢
西安統計局10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西安進出口總額為1130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3.1%。這個增速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一位。
西安軟件園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三星芯片廠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入駐,對西安進出口帶動作用明顯。今年5月份,三星芯片廠一期共計90億元的投資,正式投產運營。二期可能設及到200多億元的投入,正在規劃當中。
三星對西安出口的帶動,是西部省份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一個典型。相類似的還有戴爾等對重慶進出口的帶動。除了硬件制造業的出口,軟件業也在高速發展。今年1-9月,陜西軟件服務外包合同額達到9.1億美元,同比增長19.9%。
據西安市長董軍介紹,預計到今年12月末,西安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總值將達到1300億元,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達到10億美元,年均增長38%以上。
10月24日,由陜西省政府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軟件服務外包大會在西安舉行,陜西省副省長莊長興在會上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的不斷推進,服務外包產業迅猛發展。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綜合實力重要推動力。
西安軟件園招商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城市之間服務外包業競爭很激烈。
服務外包企業如何進行區域布局,是諸多參會企業討論的話題之一。一線城市土地、人力成本過高;而西部城市中,西安的人力成本相對較低,高校相對集中,人員比較穩定。江蘇潤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對日事業部總經理陳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研發中心比較適合放在西安。
新絲路機遇
盡管西部省份外向型經濟發展增速較快,但體量與東部沿海省份仍有差距。以服務外包產業為例,2013年東部省份簽約金額515億美元,而中西部省份僅僅為76.5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82.6%和10.2%。
不過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布局,陜西無疑贏來了新的機遇。
莊長興表示,陜西省正在積極的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致力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的高地。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必將進一步促進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水平,也必將有利于促進陜西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陜西將緊抓全球及國內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大力發展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西安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在國家尚未出臺全面規劃前,西安初步跟中亞等國有過接觸,由于中亞國家以能源、農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不是太高,如何加強與中亞國家等合作,現在還在研究當中。未來有可能利用西安的高校資源,鼓勵中亞留學生。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已經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美國Amidi集團等企業在上述服務外包大會上與西安高新區簽約,在西安軟件新城合作設立一個高科技孵化中心。Amidi集團負責人為伊朗籍美國人,最終選擇將項目落地西安的一個原因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加強西安與中亞國家的聯系。
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宋孔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將帶動周邊地區的投資,相關市場會得到開發,對企業來說是個布局的好時機。
但也有參會企業表示,由于中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就服務外包行業本身來說,目前市場仍主要來自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