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跨國公司紛紛把非核心業務活動離岸外包。作為服務產業轉移的重要形式之一,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將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提升到戰略高度。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既有助于加快現代服務產業的發展,擴大知識型服務產品出口,又有利于提升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的飛躍,是中國不能錯失的歷史機遇。
崔凱 畢馬威營運規劃和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合伙人
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各類企業還在不斷地尋找服務外包的機會,以求在經濟低迷期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北美企業仍然是最主要的發包方,亞太地區的發包量也在激增。
亞太地區目前占據全球外包市場21%的市場份額,此外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強勁,對外包服務的需求也相應的十分旺盛。印度和中國持續發展,是外包服務市場中的重要力量。
中國進入戰略機遇期
2014年是中國自2006年商務部提出千百十工程”,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第9年,是服務外包產業步入拓展領域、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全國目前已有25000多個服務提供商,超過50萬個數據中心,1600多個跨國企業建立的研發中心和25個主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及500多個國際客戶。
此外,服務外包產業創新步伐不斷加快。面對外部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內部成本不斷上漲的挑戰,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比較優勢已經開始由低成本簡單服務向具有成本優勢的研發設計和整合服務轉化,產業創新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繼續向高端延伸的必由之路。中國各級政府通過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培育一批引領技術發展方向、創新服務模式的服務外包企業,發揮科研機構、高校對服務外包創新的人才支持作用等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服務外包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加快創新實踐的步伐。
從中國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業務類型來看,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仍居于主體地位,是中國傳統優勢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等高端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的增長速度以及比重大幅提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興領域。
從市場需求來看,離岸市場穩步提升,在岸市場潛力釋放。以物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創新帶來新的動力,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得到進一步釋放,在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服務外包企業的能力顯著提升,存量保持穩定增長。
服務外包的就業促進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吸納中高端人才的重點領域。作為人力密集型產業,人才培養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關鍵。中國各級政府也在積極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培訓模式的創新與體制的完善。在學歷教育方面,除已經開設的服務外包相關專業的專科、本科教育外,今年教育部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增設了云計算專業,授予移動云計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育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級人才。
中國外包服務發展較印度更具潛力
在全球范圍內,亞洲仍然具有50%-60%的成本優勢,對于服務外包行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例如,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的成本優勢在20%-30%,南美大部分國家在35%-45%,南非等國家在30%-40%,東歐國家在20%-25%,而印度、越南、中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成本優勢在50%-60%。在亞洲國家中,根據咨詢機構相關的調研,中國目前在全球服務目的地吸引力指數中排名僅次于印度。
印度是全球服務外包行業的領導者,在保險和銀行業具有很強的優勢。除去成熟的一線城市,近幾年二線城市在政府的不斷投資下也成為新興的外包基地,但印度總體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的成本優勢也在逐步削弱。
相比于印度,中國的優勢主要在于:
第一,印度不具備中國具有的龐大的內需市場。跨國公司更希望與中國外包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更進一步獲取中國市場。
第二,中國經濟增長持續。2013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在高速增長的GDP中,服務業GDP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6%,中國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費都在穩定增長。中國的經濟發展給人信心。
第三,中國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有大規模專項投資,中國的基礎設施也遠優于印度。
第四,中國具有13億人口,800多萬的高技能勞動力儲備,人才的性價比較高。
無論是海外還是本地企業,選擇共享服務和外包的供應商和目的地的考量指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成本因素。客戶更加看重外包服務提供商優化客戶績效的能力。雙方都在期待外包行業迸發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確保客戶數據和知識產權安全的情況下,讓外包供應商融入客戶的商業運營,成為客戶的商業合作伙伴,實現共贏。
亞太區部分離岸外包承接地概況
馬來西亞
將自己定位為高端的外包服務目的地,具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多語言優勢及技術優勢的人才,特別是具有伊斯蘭/回教文化優勢。
新加坡
是非常成熟的外包服務市場,各大銀行在亞洲的分支機構和運營中心都設在新加坡,具有高端的人才儲備。雖然人力成本很高,但仍低于日本和香港。此外,新加坡基礎設施完善,政府投資力度非常大,是COE(卓越研究中心)和復雜KPO目的地的完美選擇。
越南
是新興的外包目的地,目前發展規模還較小,人才儲備較為豐富,具有一定的語言優勢,定位是主要專注于技術領域。基礎設施方面,近幾年發展較為迅速。
菲律賓
優勢在于與西方企業文化差異較小,英語具有優勢,在提供基于語音的服務方面有特別的優勢,成本也相對低,但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不穩定性是主要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