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服務外包產業兼具國際化水平高、競爭較為充分的特征,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領域。通過對4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在已初步涌現出一批較具競爭力的企業群體。新時期,以轉型促發展,做大做強服務外包企業,打造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仍是當務之急,以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充分發揮服務外包在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現狀與趨勢:
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2006年以來,我國再次主動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特征和歷史機遇,積極鼓勵開展國際服務外包業務,融入全球服務價值鏈體系,引領帶動國內服務經濟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截至2013年底,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已達24818家,2013年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近千億美元,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金額454.1億美元,且同比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服務外包企業群體初步形成。從企業從業人員來看,企業平均從業人員超過1200人。450家企業中,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的企業有約占1/3,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的有26家,超過10000人的有6家,而從業人員超過20000人的僅有1家。可以發現,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在短短幾年內,一批千人以上規模企業已經成長起來,并逐漸發展壯大形成若干萬人以上企業。從服務外包業務營業收入來看,超過千萬美元營業收入的服務外包企業占比約43%,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的服務外包企業有52家,營業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服務外包企業有20多家。總體來看,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具備一定規模的服務外包企業群體初步形成,這些企業將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托。
人均年服務外包收入超過2萬美元。從人均年服務外包執行金額指標來看,4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人均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約2.63萬美元,人均年服務外包執行金額約為17.71萬元人民幣(折合2.81萬美元)。同期,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人均年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金額約為1.09萬美元。而2012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6100美元。按照經濟發展理論及發展實踐,我國當前正面臨著中等收入轉型的艱巨挑戰。也就是說,我國正面臨著人均收入水平從當前水平躍升至1萬美元到2萬美元及以上的高收入水平的轉變。服務外包作為一個新興和快速發展的行業,已形成一批初具規模的企業群體,從業人員人均收入超過2萬美元,同時服務外包產業關聯帶動效用明顯,這對于正處在轉型關鍵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就業促進效果顯著。2012年,450家服務外包企業共吸納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約32.5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占比約83.4%。根據印度等國服務外包產業帶動間接就業1:3.32的經驗數值測算,間接創造了約107.9萬個就業崗位。這些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以2.13%的企業數量,容納了7.58%的服務外包從業人員。2012年,這些重點服務外包企業新增從業人員約7.5萬人,占新增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的6.76%。由此可以發現,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就業促進效果更為顯著。總體來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仍處于快速擴張時期,服務外包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規模擴張仍有較大空間。做大做強服務外包企業對緩解我國當前就業壓力,尤其是大學生就業意義重大。
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專業服務水平較高。2012年4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中有333家企業獲得了1項以上的專業資質認證,也即74%的重點服務外包企業獲得了專業資質認證。據統計,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共獲得10098個專業資質認證,也就是說,通過專業資質認證的企業比例不超過一半。顯然,這些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在專業資質認證方面大幅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這足以說明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具備較高的專業服務水平。
業務融合及多元化發展特征明顯。正是經濟社會信息化的迅速擴展與深化,深刻改變了服務的內容和性質,推動了服務外包成為國際專業化分工演進的新特征。隨著服務外包業務的擴展和深化,產業結構很快就超越信息技術領域,向金融、醫藥研發、流程管理、工業設計等領域拓展,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的業務范圍不再局限于信息技術外包(ITO)領域,而是迅速向商務、金融、電信等專業服務領域拓展,跨界融合發展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對4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的考察也更明確地展示了這一重要發展趨勢。
差距與困境:
服務外包企業發展仍然面臨多重挑戰
后危機時代,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面對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和國內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漲的多重壓力,依然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但增長速度呈現遞減趨勢。隨著國際經濟復蘇日趨穩固,全球服務外包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同時新興經濟體等陸續加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承接行列,國際競爭將更趨激烈。從國內來看,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服務業開放將為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帶來重要機遇,也促使服務外包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抓住機遇,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再上新臺階,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仍需應對多重挑戰。
一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壓力。隨著我國勞動人員工資的不斷上漲、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優勢大幅下降,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亟需擺脫成本導向發展模式下的發展策略,破解產業發展低端宿命,向價值鏈中高端實現戰略轉型。因此服務外包企業的高端升級是必然趨勢,不同企業不得不面臨著業務架構重新定位、技術升級、人才招聘及培養、企業研發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等轉型發展的重要挑戰。不同類型企業應立足自身資源、業務模式等特點抓緊構筑自身競爭新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二是服務外包企業規模提升空間巨大。人員是衡量服務外包企業實力的重要指標。盡管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已成長起多家萬人以上規模的企業,但總體來看,企業規模仍然偏小。以領軍型服務外包企業為例,2011年,印度超過10萬人的服務外包企業便有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CS)、印孚瑟斯(Infosys)、維普羅(Wipro)三家。而直到2012年,經由文思、海輝兩家國內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合并后,我國才首次出現規模超過2萬人的服務外包企業。服務外包企業規模偏小,難以形成全球營銷、交付網絡體系,客觀上制約了我國在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和市場開拓空間。
三是人均年服務外包營業額仍有待提高。人均營業額是衡量企業業務層次和服務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2012年,我國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人均營業額仍處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領軍型服務外包企業人均營業額剛達到3.31萬美元,而同期印度服務外包企業人均營業額則位于5萬至6萬美元之間,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惠普、富士通等全球服務外包巨頭人均營業額則在10萬美元左右。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國離岸業務利潤水平大幅下降。而印度則實現了離岸業務的非線性增長,離岸業務贏利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是服務外包企業區域分布懸殊。從企業的地區分布來看,東中西部地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差距較大。450家重點服務外包企業中,約79%的企業位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重點服務外包企業略高于西部地區。從服務外包業務收入來看,東部地區企業服務外包收入占450家企業服務外包營業收入的90%以上。從人均離岸服務外包收入來看,東部地區服務外包企業年人均離岸服務外包收入約2.81萬美元,中部地區為2.18萬美元,而西部地區則低于2萬美元。可以發現,東部地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遙遙領先于中西部地區,統籌協調推進區域服務外包業務發展是我國服務外包可持續發展亟需克服的重要挑戰。
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額情況
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額情況(%)
前景與對策:
推動服務外包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加大在岸服務外包業務開拓力度。隨著國內市場的不斷成熟與發展,如金融、電信、教育、醫療等業務的不斷釋放,統籌推進離岸市場開拓與在岸市場挖掘,特別是加大開拓在岸服務外包業務是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如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資金、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資金等優惠政策支持中,進一步放寬對離岸比例的要求。在技術先進型企業資格認定中,進一步降低對離岸業務比例的要求。貫徹落實《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推動政府機構將電子政務建設和數據處理等業務發包給專業服務供應商。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創新管理運營理念,購買專業服務,開拓在岸發包業務。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內市場效應,把握機遇,在大力開拓、承接在岸服務外包業務中,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在服務外包市場競爭力。
積極營造國際化法制化規范化營商環境。加強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探索服務外包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案件優先審判機制,提高服務外包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和水平。加快研究制定服務外包企業信用體系,積極營造產業發展的誠信環境,重塑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誠信體系。積極推動建立全國性服務外包行業協會,研究出臺專業人才、培訓機構、質量控制等相關行業標準,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規范化水平,不斷規范服務外包行業商業行為,推動企業良性競爭和市場有序發展。
加大研發投入,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當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業務范圍及利潤空間有限與企業專業技術能力不高密切相關。企業必須擺脫過去單純依賴人力成本的發展模式,企業應學會集中主營業務,關注核心能力打造,提高企業專業技術能力,強化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創新,實現從外延性到內生式增長的發展轉型。據統計,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成本構成中的研發投入僅占4%。應抓緊制定出臺可操作性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應加強在專利等知識產權方面的積累,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產業價值鏈高端攀升。
打造互利共贏的企業組織結構。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聯合、并購、重組,打造服務外包龍頭及領軍型企業。開展合同、版權質押等融資業務,創新信用增級手段,建設系統完善的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體系,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緊密銜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積極推進服務外包產業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區域間差異化、特色化的服務外包企業集群,打造競爭有序、互利共贏的企業組織結構。綜合運用財稅政策及國家科技計劃(專項)等,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層次和綜合服務能力,加強海外整體營銷,統籌服務外包與走出去”、援外工作有機結合,形成外資、外貿、外經聯動協調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國外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