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不再局限于某個領域如信息技術服務外包,而是一個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行業,我們不但要有‘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同時也要打造‘中國服務’。”在增廈科技大中國區總經理兼仁卅信息CEO宋孔堯看來,這是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最大亮點。
宋孔堯認為,由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對服務外包的認識和研究還是不夠的。比如對服務外包”的理解,偏重離岸服務外包,而對在岸外包業務重視不夠。
增廈科技大中國區總經理兼仁卅信息CEO宋孔堯
作為IAOP100強印度服務外包企業Zensar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仁卅進入中國市場主要是看好中國內需服務外包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也是很多印度服務外包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動因。
也正是由此,在2013年,Zensar集團的中國在岸外包業務轉入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給予更加靈活的決策機制,讓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專注于中國市場和本土業務。
完整認識中國特色服務外包
《服務外包》: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服務外包產業,意味著服務外包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可否談談您對此的感受?
宋孔堯:李總理的講話將服務外包上升到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對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具有戰略意義。服務外包不再局限于某個領域如信息技術服務外包,而是一個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行業,我們不但要有 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同時也要打造中國服務”。
服務外包發展到現在,已是全球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點。很多新興國家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特別印度,服務外包產業已成為其支柱產業。
就像會議所指出的,服務外包產業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低投入、高產出、無污染、高增長、能解決就業問題。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成為產業升級轉型的支撐點,是完全有必要的。
《服務外包》:在您看來,此次會議最大的突破點在哪里?亮點又表現在哪里?這將給我們的企業發展帶來哪些動力?
宋孔堯:這次會議除把服務外包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外,同時還對發展外包產業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這次會議的亮點頗多,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會議明確改革創新的重要性,有利于服務外包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形成;
2.會議明確服務外包要從出力”到出智慧”,有利于引導服務外包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服務轉變,逐步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3.會議要求發布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拓展行業領域,有利于指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4.會議明確要求提供扶植服務外包的政策,不能只重復過去一些‘含含糊糊的’的政策,必須要有新拓展、新舉措!”要求相關部門思想要再解放一點,步子再快一點”,要多給一些真金白銀”的政策實惠,我們作為企業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政策措施出臺;
5.會議提出鼓勵服務企業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要培育一批創新和競爭能力強、集成服務服務水平高的龍頭企業,同時提出要扶植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企業;
6.會議對激活在岸服務外包市場需求提出了要求:工業企業要購買非核心的專業服務,政府也要拓寬購買服務領域,金融業本身也要發展服務外包。這些舉措有助釋放國內市場對外包服務的需求潛力。
《服務外包》:會議首先明確的是發布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指導目錄,拓展行業領域。對此,您怎么看?厘清服務外包產業的概念和范疇的意義在哪里?作為長期關注中印服務外包領域的專家,您能否結合印度對于服務外包產業的定義來給中國一些指導意見?
宋孔堯:由于技術的進步,服務外包產業從1.0發展到今天3.0時代,其商業模式、交付方式、服務范疇及內容都在不斷地演變,服務外包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產業邊界和范圍進一步擴大。發布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指導目錄,拓展行業領域,有助于對服務外包產業進行重新認識和規劃,并對某些重點領域進行扶植。
由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對服務外包的認識和研究還是不夠的。比如對服務外包”的理解,偏重離岸服務外包,而對在岸外包業務重視不夠。所以我們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往往把服務外包作為外貿的一部分,這個有失偏頗。因此,有必要厘清服務外包產業的概念和范疇,進一步學習、認識和理解服務外包的內涵和外延。
舉例來說,由于我們對服務外包的理解更偏重于離岸外包,所以對離岸業務我們給予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的政策優惠,對在岸外包業務的政策扶植相對較少。這勢必阻礙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作為一個產業的整體發展。
比較中印服務外包,對服務外包的定義有兩個建議。第一,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用印度模式”追趕印度,即歐美接單,印度交付的離岸模式,卻發現距離越來越遠。我們需要更完整地認識服務外包,應體現有中國特色的理解,在開拓離岸業務的同時,也要重視國內外包市場,這個是印度欠缺的。第二,服務外包3.0時代,服務外包應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合作關系。中國印度NASSCOM在2013年將BPO(業務流程外包)改稱BPM(業務流程管理)就體現出這種從供應商到合作伙伴的觀念轉變。
期待具體政策出臺
《服務外包》: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相應擴大對符合條件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范圍,以及試行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政策,對企業健康發展將帶來哪些具體利好?示范城市對我們企業的吸引力在哪里?
宋孔堯: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擴大對符合條件企業的稅收優惠范圍將催生更多的服務外包企業,同時由于離岸業務可免交6%的增值稅,將鼓勵服務外包企業更加積極拓展國際業務。
是否是服務外包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決策成立地方子公司,因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政府政策上可能有更多的優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認為當地市場的潛力和人才供給能力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會建議新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應避免在稅收等政策上進行同質化的競爭,而是需要在提供優惠政策的同時,多在如何激發當地的市場潛力以及提供保障人才等方面下功夫。
《服務外包》: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不能再含含糊糊”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政策實惠,對于政府新的扶持舉措,公司有哪些期待?
宋孔堯:對于服務外包企業來說,人力成本是主要的成本。近年來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對服務外包產業帶來很大挑戰。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甚至遠遠超過近鄰印度。政府確實需要認真考慮一下如何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使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更具活力和競爭力。比如社保等費用支出過高,以上海為例,五險一金費用居高不下,2013繳納比例從基數的44%下調到42%,但基數每年都在上調,基本上公司需要支出員工工資的42%。
服務外包企業基本上都是輕資產的公司,很多是中小企業,成長迅速,有資金的需要,但融資非常困難。政府需要對這些企業提供融資的便利和優惠政策,這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會議提到通過金融、保險、融資擔保機構和政策性銀行以及支持上市融資等方式,拓寬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渠道。我們非常期待具體政策措施的出臺。
《服務外包》:李克強總理在對加速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出要求同時指出,完善監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國家安全。讓中國服務再上臺階、走向世界。”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能力對于企業走出國門承接離岸外包業務的中國企業有怎樣的意義?
宋孔堯:我想這里有二層含義。首先是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要讓發包的企業特別國外的發包企業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有信心。確實發包企業對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往往有很多顧慮,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能力能夠幫助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贏得更多的國際合同,承接更多離岸外包業務。
其次是保障國家安全,體現了中國服務對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對從事離岸外包服務的中國企業來說,不但能否提供優質的離岸外包服務,也應該隨著大量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提供高水平的海外支持服務。
看好中國內需市場
《服務外包》:李克強總理強調過去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上一直是給別人‘出力’,現在不光要‘出力’,還要‘出智慧’。”公司作為在印度行業中較為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您對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以及服務外包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何看法?
宋孔堯: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中國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服務接包國。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目前無論企業規模還是人均產出,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總體上還處于全球服務外包價值鏈的低端。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靠成本優勢賺取利潤的服務外包模式已無法持續。服務外包產業進入3.0時代,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只有通過創新,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出力”變成出智慧”,成為客戶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做到B2B2C,向市場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
《服務外包》:會議提出要支持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購買非核心業務的專業服務,政府部門也要拓寬購買服務領域。這被解讀為即將出臺政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外包的政策措施,國內服務外包市場將出現井噴”?對此,您怎么看?
宋孔堯:中國在岸服務外包市場潛力巨大,2014年1-10月數據顯示中國在岸服務外包業務的增長已遠遠超過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的增長。2014年1-10月,我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534.5億美元和416.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和28.7%;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283.9億美元和195.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5.2%和44.6%。
會議提出的這些舉措會極大刺激國內服務外包市場需求的釋放,從而推動整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但國內服務外包市場確實還在一個早期階段,對服務外包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還遠遠達不到歐美或者日本的市場,所以說出現井噴”還為時尚早,但這個井噴”一定會到來。
仁卅進入中國市場主要是看好中國內需服務外包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也是很多印度服務外包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動因。
《服務外包》:作為看好中國內需服務外包市場巨大潛力的公司,目前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如何?同時,能否介紹一下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宋孔堯:作為一家總部在印度的全球服務外包100強企業,我們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2010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穩步推進中國業務的開拓。由于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所以2014年我們對中國業務進行了重組。
我們將集團的中國在岸外包業務轉入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給予更加靈活的決策機制,讓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專注于中國市場和本土業務,集團給予品牌和技術的支持。我們認為本土化是國際服務外包企業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今后仁卅在中國將更多以一個本土化的公司出現。
來源:《服務外包》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