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近日,第一批15家私募基金外包服務機構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業務類型包括私募基金份額登記、估值核算和信息系統三類。其中登記外包和估值外包的12家,提供信息系統外包服務的有3家機構。業內人士透露,私募外包服務前景廣闊,僅系統外包一項,為每家私募可節約成本在數百萬元,按1萬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計算,市場規模在數百億元。
信息系統外包規模達數百億
名單顯示,首批機構中,其中證券公司5家,分別是招商證券(600999,股吧)、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國信證券(002736,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和國泰君安;商業銀行4家,分別是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基金公司2家,分別是華夏基金和財通基金;獨立外包機構1家是國金道富,該公司為國金證券(600109,股吧)全資子公司,于去年7月才成立。此外,分別是深證通、恒生網絡和金證科技。
憑借專戶業務在業內迅速崛起、已與200多家私募進行合作的財通基金表示,拓展外包服務或將探索出公募基金后臺運營的創新盈利模式,改善目前以資管收入為單一盈利結構的現狀。
截至4月15日,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10098家,管理規模為2.88萬億元,這一規模相比去年底增加36%。
恒生網絡負責人介紹,外包服務市場前景廣闊。僅信息系統服務一項,對一家起步階段的證券類私募,在IT系統建設方面的投入包括買設備、建機房、人力成本等,所需的軟硬件設備涉及投資交易、策略數據模型、以及風控估值發行等,如果全套系統自建,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至少數百萬元。截至一季度末已備案證券類私募管理人達3461家,相比去年底增幅達140.68%,保守估計,年底證券類私募管理人破萬家沒有問題。按500萬元成本、1萬家計算,市場空間達500億元。
外包備案推行好人舉手”
基金業協會介紹,首批外包服務機構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知名機構較多,分布合理。15家機構大多為股東和財務狀況良好的中大型金融企業,集中于一線城市。第二,具備開展基金外包服務的基礎,且多數具備業務經驗。這些機構在備案前多數已開展外包業務,一定程度上有了外包服務實例和操作經驗。第三,機構和人員在外包服務領域具有較高的水平。備案機構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控制措施較強,很多管理人員還有多年的資產管理業務經驗、信息系統運作經驗等。
基金業協會表示,對私募基金外包業務備案是好人舉手”,不是行政審批,外包服務機構可自愿到協會備案系統填報相關資料,對于各項材料齊備的,協會準予備案。下一步,將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公示私募產品外包服務信息。此項工作是協會日常性自律服務工作,新的外包服務機構完成備案程序后將陸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