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與來自全國各高校的上百支隊伍同臺競技,獲五個國家級獎項,其中兩個一等獎,在全國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嚴世清說:江蘇省有128所高校,要想在眾多高校中突圍,必須找到一條獨特的人才培養通道。”
接項目”,是學習的最好手段
刺耳的警報聲響,眼前的樓宇安防系統,幾十根不同顏色的電線全部被拔掉,紅色的警示燈亮了一排。這是一堂安防應急演練項目,老師要求學生以6人為單位,完成眼前的應急處理,在最短時間內讓安防系統恢復正常。在學院老師看來,真實的物業管理中,就有可能遇到這種極端情況,在真實項目中歷練才能勝任以后的工作”。
走在學院實訓樓里,記者看到,幾乎所有實訓室的門口都掛著共建企業的牌子。目前學院已與IBM、思科等100多家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開展合作,按照企業的真實環境和工作流程,高標準地打造了30余個生產性實訓室。經過一到兩年的實訓室鍛煉,學生將進入企業項目實訓,參與企業真實項目,遞進式培養職業能力。
嚴世清介紹,他們的學生每個學期都要接受項目考核,能做項目的學科都不再采用筆試。一個學生在3年的學習期間,要完成6個項目”。
對接需求,不斷革新課程體系
最近兩個月,該校納米科技學院老師梅嘯的課外時間,幾乎是在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度過的。原來,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開設了全國唯一的生物信息技術及應用專業。由于專業新,學院面臨著沒有教材可以用的困境。經教研組研究決定,沒課的專業老師到生物納米科技園內,將產業要求翻譯”成專業課程。
在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分布著生物納米科技園、創意產業園和國際科技園。這樣的地緣優勢,使學院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結構調整能靈敏地作出反應。
該校常務副校長王穎介紹,學院專門成立了發展咨詢委員會,聘請40位專家學者、政府和行業代表、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專家擔任委員,定期舉辦學院發展規劃專家論證會,為學院發展把脈。該校經過大量市場調研后發現,在各類服務外包企業集聚的蘇州,ITO、BPO和KPO這三大重點業務的人才需求最為緊缺。對此,學院開設了軟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22個專業,實現了學院專業鏈與地區產業鏈之間的高度契合。
提高素養,提前打造職業人”
與傳統高校不同的是,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里沒有大學語文課,取而代之的是弟子規與服務外包職業素養課。這是人文藝術學院老師張建亮在進行市場調研后自己編寫的系列教材,把國學經典融入基本禮儀和服務外包職業素質,讓學生在校期間提前適應職場,培養職業人”。
同時,在學院的每個實訓室門口,都用英語、日語、韓語進行了標注。外包企業,除了歐美等英語國家,還有日韓企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主修外語。”
在職場中都尚且屬于新鮮事物的壓力管理”,學院已經用在了學生身心管理上。新生入學開始,學院就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構建起校心理咨詢中心、各二級學院心理工作站、班級心理委員立體心理三級體系,并成立了一支持雙證上崗的心理輔導員隊伍。
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連續四屆畢業生實現了100%簽約就業,其中在蘇州本地就業的比率達70%,就業的專業對口率達80%。從踏進校門起,就沒擔心過就業問題。因為熟悉企業,態度上也更加職業,所以競爭力會更強。”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