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表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在岸市場收入已超過或至少不低于離岸市場收入增速,成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新動力,十大領軍企業收入70%來自國內市場。2015年初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提出,推動離岸、在岸服務外包協調發展,在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同時,逐步擴大在岸市場規模”,發展在岸服務外包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15年7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省政府發布《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加快發展十二條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擴大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拓展服務外包業務領域,推動離岸、在岸服務外包協調發展”。為此,應順應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趨勢,抓住本土服務外包釋放需求的契機,加快福建在岸服務外包發展,實現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以大物移云”(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其泛在、智能、集成等特點,極大地拓展服務外包的業務領域和層次,不斷催生出新的服務外包業務和市場。未來我國本土服務外包業務的市場規模將獲得爆發式增長,其中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表現最為強勁。我國本土巨大的服務外包市場需求將為福建在岸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龐大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是因為福建獨特的地理位置稟賦,北臨長江三角洲,南臨珠江三角洲,東望臺灣島,更重要的是因為十三五”是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向互聯網平臺轉移的關鍵階段,未來幾年服務外包的要素將打破地域范圍,通過互聯網平臺形成新的集聚和互動,福建服務外包產業也不例外。近年來,在國家和省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福建積極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離岸服務外包取得長足發展。2014年全省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11.85億美元,同比增長34.32%,執行金額10.13億美元,同比增長39.29%,比同期全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23.1%的增速快16.19%。2011年至2015年7月,全省離岸服務外包新增企業家數271家,新增從業人數75390人。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不僅為接包方帶來硬件技術,而且帶來許多軟件技術,如管理經驗、技術知識、市場信息等,對接包方的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使接包企業能夠生產出符合發包企業特定要求的服務,發包企業往往需要提供服務標準、技術顧問或建立培訓制度,向接包方轉移必要的技術標準、研發成果和管理經驗等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接包方通過對外溢技術和知識的吸收、消化、應用,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國際和國內客戶,滿足客戶的需求。在全球服務外包回流”的新趨勢和全國在岸服務外包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福建要適時調整發展服務外包戰略,加快在岸服務外包發展是客觀所需,亦是必然選擇。
政府應進一步出臺支持在岸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目前福建雖然出臺了一些服務外包鼓勵政策,但大多是向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傾斜,比如離岸外包的營業稅減免、增值稅優惠、所得稅優惠等,在岸外包未能獲得充足有效的支持。建議在廈門、福州試點降低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中的離岸服務外包的占比,同時降低服務外包培訓資金申請的比例條件,隨后在泉州、平潭等地逐步放開。要進一步研究在岸與離岸服務外包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國內服務項目。要結合開發新經濟增長點和消費增長點的需要,配合新型領域發展和新技術的研發,針對性地補充包括在岸服務外包在內的重點細分行業領域的政策措施。通過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的制定,對重點細分行業給予專項政策支持,比如物流、信息技術服務、動漫游戲、金融服務、會展服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人力資源服務、與制造業聯動的研發設計、生物醫藥研發、云計算等重點領域,有效引導產業向高端業務升級。省政府已出臺政策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建議按照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研究出臺鼓勵政府和公共服務領域外包的政策,以及相應的規范監督體制,積極培育服務外包在岸市場,推動福建在岸服務外包市場發展。
企業要不斷創新升級,積極承接在岸服務外包。新技術環境下,服務外包將由低端服務外包向高端服務外包發展,且不斷呈現出新業態和新模式,服務外包依靠賣勞力”的時代即將結束。因此,服務外包企業必須跟蹤全球服務外包發展的新動態,加強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技術研發的創新,加快轉型升級。首先,面向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要轉變約為模式,豐富業務形態,積極向高端業務領域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其次,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轉變定價策略,從成本定價轉向服務定價,創新管理模式。再次,企業可通過承接離岸服務外包、與國際戰略伙伴合作、跨國并購等不同發展方式,引進、學習先進的技術、經營方式和管理經驗,實現自我技術的提升與創新。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要積極承接在岸服務外包,特別是在閩投資的臺資企業或閩臺合資企業。
積極對接國內一線城市服務外包業務的轉移。為節約成本,國內服務外包企業自發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發包方也支持和鼓勵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因此要考慮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發展的趨勢,積極對接國內一線城市服務外包業務的轉移。當然,在轉移過程中需要建立配套體系,需要巨大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如果由企業自身承擔,多數企業沒有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和企業協調,在政策和配套方面給予扶持。在承接轉移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示范城市和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發揮示范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比如,廈門作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福建自貿區的一個點,可以以海滄服務外包產業園為平臺,積極對接國內服務外包企業的轉移,形成以廈門為中心,輻射泉州、漳州”的聯動區域,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福建在岸服務外包發展,要堅持先有人才,后有產業”原則,采取培養基礎人才和引進+培養”中高端人才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基礎人才培養可依托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采取政府資金支持,校、企、機聯合運作”形式,開展培養工作。首先,高校要以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服務外包專業和人才結構,依照服務外包人才相關標準組織實施教學活動,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和培養方案改革試點。其次,企業和培訓機構要緊跟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熱點,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可借鑒全球最大的軟件教育培訓機構niit,面向中國市場開設跨界融合相關領域課題,推出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課程。再次,要適當增加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數量,可以考慮在平潭成立服務外包學院。最后,政府要鼓勵高校和企業、培訓機構與企業創新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加強教師與資深工程師的雙向交流。中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福建可利用對港澳臺的地緣優勢和建設福建自貿區的契機,大力吸引港澳臺的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