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貼上勞動力低廉”、價值鏈低端”的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如今正在破繭成蝶”。
日前,商務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比重明顯提升。
規劃還表示,提高服務外包標準化程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化先進水平的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以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中心,扶持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體制機制完善的重點園區。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培育服務發包市場,推廣和傳播中國的技術和標準。鼓勵政府和企業發包,壯大在岸外包市場。
不難看出,規劃的發展,為當前服務外包產業不僅提供了發展目標、發展方向,還有利于服務外包產業結構性的優化,為價值鏈高端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經濟發展新動力”
促進外貿服務升級、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優化國際市場是今后外貿發展的主線。
事實上,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不僅提升了服務行業的發展水平,還推動服務業國際化和出口。
在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看來,中國政府正在推進一系列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將加快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現代服務業聚集,為服務外包產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世界發展來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下,服務外包作為企業整合利用全球資源的重要方式,正在成為推動產業鏈全球布局的新動力。
那么,何謂服務外包產業?服務外包說到底就是服務業,是基于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企業為了更好地發展,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環境應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經濟新增長點,服務外包產業以一種獨特的經驗模式為服務外貿出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6年,在全球貿易低迷的情況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卻異常活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此前,商務部服貿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2016年,服務外包產業全年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額10213億元人民幣(幣種下同),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長20.1%;執行額7385億元,增長17.6%。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6608億元,執行額48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6.4%。我國離岸服務外包規模約占全球市場的33%,穩居世界第二,離岸外包執行額占我國服務出口總額的1/4。
除了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模快速發展外,該負責人還表示,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技術密集型業務占比提高的同時,企業專業服務水平也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通過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國的離岸服務外包產業價值鏈也在提高。
事實上,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之所以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能夠一枝獨秀”,離不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從2009年以來與外包服務有關的政策就多達30多份政策。尤為一提的是,為了加快發展高附加值服務外包產業,國務院在若干城市將把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的外包企業的所得稅也降至15%,以鼓勵發展。
對于外包服務產業,可以說,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從無到有,產業也不斷壯大。
有數據顯示,2006至2016年,全國服務外包企業從500多家擴展至39,277家;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增長了51倍,從13.84億美元大幅提升至704.1億美元(4884.5億元RMB);在岸服務外包從無到有,2016年執行金額高達360.5億美元(2500.9億元RMB);服務外包行業從業人員由不足6萬人猛增至855.7萬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人員占65%,成為我國高學歷人才集聚度最高的行業。
經濟學專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份額的不斷擴大,服務外包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也為建設貿易強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補短板固成果
無可否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十年磨礪,其產業也從無到有,迅速崛起成為萬億級的規模產業。當前,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已經穩居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家。
然而,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變革中,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據《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十年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內生動力已初步建立,但還不夠強大,特別是在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定位和業務范圍界定、鼓勵政策的創新、國家現有政策的全面有效實施、服務外包企業運營環境的改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中高端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其實,對于外包服務產業存在多項挑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此前也曾撰文稱,外包服務產業由于創新能力不足,導致中國外包企業競爭力較弱,長期處于國際服務外包價值鏈中低端的困境。中國與印度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印度擁有WiPro、HCL、Infosys、TCS等國際知名軟件外包企業,2015年僅TCS一家營業額就達145億美元。2015年43家火炬軟件計劃產業基地園區平均每家企業收入6075萬元,說明多數為中小企業。
據普華永道在2016年7月份發布的全球軟件百強企業報告顯示,全球軟件重點企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占比達到75%,排名前20的企業有15家為美國企業;其次為歐洲、加拿大、日本企業,占比為22%;中國企業僅有東軟集團一家。
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晚,更多的是低端的基礎業務。由于缺乏專業人才,也導致了創新不足,未能形成比較明顯的優勢。”曾海偉說,雖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模較快,但是產業散、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這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其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營成本不斷攀升與匯率高,也是外包服務產業所面臨的發展難題。
要想躋身世界舞臺,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這不斷需要從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創新發展,還需要補上中國外包企業存在競爭力不強的短板。”宋清輝說,一方面,提高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開拓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服務外包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那么,未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如何發展呢?王曉紅撰文表示,十三五”,我國服務外包仍然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新技術和新產業革命蓬勃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將擴大全球服務外包市場需求,并為全球服務外包的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提供支撐。
王曉紅認為,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加快,將有利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擴大全球外包市場,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信息化、工業化加速發展,將為我國服務外包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提供有力條件。因此,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應抓住有利機會,全面提升服務外包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