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2316么,我想問一下,玉米螟咋防治?6月18日,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大德鄉大關家村的付大哥還是按照習慣,發現問題就撥通了12316金農熱線,聽聽專家的意見,幫咱農民解決問題。但這一通平常的電話,卻是遼寧12316金農熱線收到的來自農民咨詢的第1200萬次來電。
遼寧12316金農熱線是國家農業部和遼寧省政府共同建設、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主辦、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信息中心具體實施的農業服務公益熱線。2005年7月11日,熱線正式上線運行。從那時起,金農熱線秉承心系農業,情系農村、愛系農民的理念,兢兢業業躬耕三農服務。
為了讓這條公益熱線發揮效用,每日早8時至晚20時熱線均堅持人工值守,并啟動24小時自動語音應答,全年在線服務。在金農熱線已任職9年的咨詢分析師劉洪敏說:雖然每年大年三十兒都要值班,但一接到咱們農民朋友的拜年電話,就覺得這一年沒有白付出,能夠得到農民朋友的認同,我很幸福。
11年間,熱線的座席由最初的6個發展到154個,專家由十幾人發展到三百八十多人。目前,農民用戶已過百萬,累計服務1200萬次,幫助農民挽回損失、增加收益約55億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12316呼叫中心也在互聯網浪潮里不斷嘗試。為了更好的傳播農業技術,熱線在自媒體領域小試牛刀,每周將技術案例做成視頻、音頻后通過微信進行推送。今年最新錄制的《金農電臺-玉米丫子掰不掰權威解答》,一周之內就實現了1.5萬次閱讀,2千次轉發。這些帶有互聯網標簽的嘗試,都成為了農民喜聞樂見的學習農業技術方式。
遼寧省農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東表示,12316金農熱線呼叫中心未來將是一個現代農業各類資源廣泛滲透的服務生態系統。做為遼寧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首發項目,新一代12316金農熱線將更加注重數據化、軟體化、媒體化、應用化、電商化、移動化、可視化、工具化,通過拓展、延伸、跨界、融合,構建起農業智能服務體系,開創現代農業中生產服務、科技培訓、數據應用、科學決策、產業融合、組織再造、精準扶貧等全能的模式與場景。
農業是古老的,互聯網是新興的,一條熱線,卻將兩者完美融合,帶來助力現代農業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