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呼叫中心產業的科技含量很高,與大數據結合更加緊密,總體上屬于現代服務業范疇。在3億美國人中,從事呼叫中心產業的就有700萬人。而中國有13億人口,目前從事呼叫中心產業的卻只有300萬人。作為貴陽大數據產業的重要載體,貴陽市呼叫中心及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于今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貴陽的呼叫中心產業已有近3萬坐席,解決2萬人就業。圖為貴陽呼叫中心與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
曾靜(右一)今年17歲,是貴陽市交通學校專二的學生。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她在學校的組織下來到呼叫中心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她對呼叫中心的座席崗位產生了濃厚興趣,決定畢業后當一名接線員,投身呼叫中心的客服行業。
呼叫中心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點和關鍵基礎,形成大數據產業集聚,僅有數據中心是不夠的,呼叫中心也是重要環節。世界上具備一定規模的呼叫中心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泛美航空,全球第一個被叫付費呼叫中心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出現。
在貴陽呼叫中心,曾靜以客服的身份接聽電話、查閱資料、練習普通話、熟悉操作平臺的各種程序……而在來之前,她已經準備了一個月時間。為了進一步加強呼叫中心建設,貴陽計劃到2020年打造達到30萬座席規模的呼叫中心產業集群,呼叫中心企業將超過100家,帶動70萬人就業。這不但可以帶來就業,帶來產業,而且可以培養發展大數據產業所需的關鍵人才。
目前,貴陽呼叫中心吸引著眾多在校生的就業目光。應聘者一旦通過面試,再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就可以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線員。
上崗培訓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曾靜和她的同學們需要練習標準的普通話,而且被要求語速緩和、聲音甜潤熱情、吐字清晰、不能有氣無力……在老師的指導下,曾靜漸漸熟悉了接線員的工作要領。
每次培訓,除了認真聽課外,曾靜還要在課后付出雙倍時間去鞏固和練習。用她的話來說,只有付出比別人多,才會收獲得更多,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做一名王牌接線員。
和曾靜一樣,到貴陽呼叫中心培訓實習的還有600余人,他們都是來自貴陽市各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這里,學生不僅要學習接線員的嘴皮功夫,還要對數據進行分析、篩選,讓呼叫中心儲存的大量數據,變成活的、有價值的數據。
對于每個參加培訓的學員,老師都會從各個方面進行評估,通過各種模擬和實戰訓練,仔細觀察實習生的狀態,對他們每次接線、撥打的狀態進行指導。
剛開始實戰訓練時,曾靜每次接通電話,內心都會忐忑不安,生怕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狀況。但經過數百次的實戰后,現在的她一天可以接打400個電話。
在貴陽大數據呼叫中心示范基地,有很多休閑娛樂設施,曾靜在見習之余,便會坐在休閑吧,與朋友分享實習經歷和當一名見習接線員的收獲。
舒適的休閑區、人性化的茶水間,對于這位即將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充滿著吸引力。對于即將投入的這個行業,曾靜更是充滿著好奇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