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透露出籌劃IPO的小i機器人,正在朝著既定目標前行。公司做業績發展計劃不是為了上市。上市是公司發展的階段性的目標,不是為了迎合資本市場才做這種發展計劃。近日,小i機器人創始人、CEO朱頻頻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解釋:AI的價值在于為客戶創造價值、(應用)不斷地落地、擴大AI的應用方向,這才是公司發展的目標。
早在2018年7月份,小i機器人對外透露了自己的三大發展戰略,即AI+、開放平臺、國際化,而經過半年的發展,朱頻頻介紹,戰略效應對業績的發展效果明顯。
對于AI+戰略,當時公司提出了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平臺,并且能夠結合很多實際的方法,把AI的能力傳遞到各個領域去,當時建立了8個明確的方向,分別是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辦公、智慧醫療、智能制造。2018年AI+進展得比較順利,在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尤其是智慧金融和智能客服方面,公司在這方面的收入比上年增長了一倍多。智慧醫療和智能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有很多落地的案例,在2018年的基礎上,明年會有巨大的拓展。朱頻頻對記者介紹。
而對于開放平臺戰略,前期小i機器人已經有自己的云平臺,云平臺里以前的理念是把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智能對話的技術等技術能力通過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形式開放出來,但是后來發現只是開放API的能力對于最終的用戶和開發者而言還是有比較大的距離,仍然要花很多專業的能力才能享受到這種能力。朱頻頻坦言,在行業來看,所有人都想做平臺,開放平臺也不是公司一開始提出來的,而是做了很多具體項目之后,水到渠成的過程。所以,在2018年11月份前后,公司推出了開放平臺,不再僅僅是提供一些API,還基于API提供了很多閉環的應用場景,讓開發者和中小客戶在使用開放平臺的時候,不僅僅面對的是一些類似于編程語言基礎能力的東西,也可以通過平臺有一個完整的使用閉環。
雖然不是平臺化觀點的最早提出者,但在實際應用中,朱頻頻介紹,小i機器人的確形成了實際上的平臺。
據朱頻頻介紹,基于產品和框架的基礎上,小i機器人為每個客戶完成定制開發和知識的運營,在為客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產品共性化的能力,隨著客戶不斷增多,行業不斷地累加,公司也形成了不同的產品系列,有的是面向企業級的產品,有的是面向云可以運營多個機器人的產品,甚至現在還有開放平臺的出現,這些雖然有不同的形態,但是核心能力都比較接近,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所有東西結合在一起,再加上過程中形成的整個服務體系,以及服務體系中形成的基于實踐的方法論,小i機器人形成了一個實際上的平臺。
而隨著實際平臺的成形,以及技術積累的效應,小i機器人在資本市場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提上了議程。2018年,公司方面曾透露,將積極謀求IPO。
對于目前IPO的進展狀況,以及公司是否擔憂上市帶來的業績壓力對公司發展戰略產生影響等問題,朱頻頻則表示,創業多年,覺得最困難的情況是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樣的方向,以及怎么做到。定了業績的指標,它為企業指定了階段性發展的目標,公司會倒推需要在技術上做哪些突破和嘗試,激發團隊一起朝這個目標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