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的流失,是客服中心運營中最痛心的事情之一。轉眼年關將至,這樣的場景不知又將在多少企業上演。不安分的員工開始籌劃年底拿了錢走人,而客戶中心關心的問題則是,員工如何留?如何才能把握主動、趨利避險,讓有用的人留下。
多元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多元化員工不僅僅是指在人力資源的構成上需要各種技能的員工,而且就員工個人來講,也呈現多元化的才能,突顯個性色彩。員工多元化特別是客服中心的重要體現,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工具幫助客服減輕工作壓力。
全渠道接入用戶咨詢,一個平臺集中展示,統一管理,客服可以一個平臺進行多項操作,電話、郵件、在線咨詢、APP、微信等多個入口用戶,節省客服不同平臺來回切換時間,快速回復各個渠道用戶反饋,省去客戶等待時間,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和工作效率。多項功能配合客服更好的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客服的工作能力也對應得到提升。
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客戶中心一線人員多數為80、90后,而任何時代都是屬于年輕人的,80、90后必然成為時代的新主流。他們不介意努力工作,但同時追求開心;不怕工作有壓力,同時希望工作有靈活性,即工作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不介意加班、全力工作,但工作完了之后,他們希望有個人選擇,有自己的時間。他們工作很有激情,為完成好一項工作,能夠加班加點,甚至還會動員自己的社會力量。比如說,在工作過程中,許多80后都能夠積極請纓并沖鋒陷陣,遇到問題沒等領導們發話,就主動向自己昔日同學和朋友尋求解決之道。
所以在招聘中有意識地招聘多樣化的員工,并在招聘的同時充分考慮員工的合理匹配,為實現多樣化員工配置優勢奠定基礎。 首先,招聘廣告要盡可能取消各種附加條件限制。凡自認為勝任崗位工作的人,都可參加應聘。其次,招聘途徑應多樣化。媒體廣告、互聯網、人才市場、校園招聘、獵頭、員工引薦等,多管齊下,這樣更有利于招募到不同特質的員工。 客服中心里的管理崗位畢竟有限,給員工職位升遷的上升通道遲早會不夠。想要黏住員工,與其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不如把路拓寬了讓他們往前跑。同時也要關注因年齡學歷等原因升職機會較少的群體。
1、走管理路線:新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業務督導-培訓師-客服經理-運營經理
2、在崗工齡偏長的老員工:新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先進員工(連續3個月當選) 傳統的客服中心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為客戶提供的是全天侯無償服務,這一特性使得客服中心從一開始就被扣上了成本中心的帽子。曾幾何時,在產品為王的時代,客服中心一度淪為企業的雞肋部門,甚至被說成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公司市場部門擦屁股。為了擺脫這種尷尬的命運,作為客戶的回音谷、企業的傳感器,客服中心開始了艱辛的轉型之路探索。經過長期的運營實踐,價值化轉型之路有了清晰的方向,并確立了從成本中心走向效益中心的戰略愿景。
作為一名客服人,我們常常要問自己,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們的價值在哪里? 對于這兩個問題,經過多年的思考,我們自己漸漸有了清晰的答案:我們的優勢在于與客戶建立了連接,而客戶接觸就是我們的價值。客服中心擁有海量的客戶接觸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接觸數據變現將為公司帶來無限的商機。中國移動10086熱線客戶服務中心成立于2006年6月18日,轉型之路上不斷探索與客戶保持規模接觸的模式。從人工熱線到IVR(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從自助終端到短信營業廳、從傳真到E-mail、從網站到APP、從微博到微信、從人工在線到小和機器人……因應客戶行為的變化,中國移動10086的服務渠道從線下往線上遷移,不斷建立新的客戶觸點(連接),目的就是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入口,保持客戶接觸規模。對企業而言,客戶接觸是客戶關系維護的根本途徑,客戶接觸一旦消失,服務和營銷的價值無從談起。
要實現價值化轉型,我們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客服中心的轉型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的趨勢,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構建公司與客戶雙贏的服務體系,從而實現高效低成本運營。筆者結合近十年的客服中心運營管理經驗,試圖從中國移動10086的發展歷程出發,探討和思考其價值化轉型之路,希望與業內同仁共勉。
第一、服務從分散到集中
中國移動正式宣布,將原客服號碼1860、1861進行升位,升級為10086,所有功能將合并到新號碼10086中。至此,10086熱線實現了集中化運營,同年,還完成了從屬地運營向區域化集中運營形態的過渡。目前,國內各大企業的客服中心都采取了集中化運營模式,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輸出。中國移動從最初分散到地市設立的熱線服務室,到省區集中運營的客戶服務中心,每年為公司節省下巨額的運營成本。
第二、尋求服務資源外延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客戶群體日漸龐大,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服務資源不足和服務排隊的問題愈發凸顯,如何繼續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成為擺在中國移動面前緊迫而重要的課題。
為突破服務資源的瓶頸,中國移動10086先后探索了簡單話務外包、自控他營和眾包的資源外延模式。簡單話務外包分流了部分簡單、低價值的業務服務,而自控他營的模式是為了滿足更加復雜業務的外包,它通過鐵三角模式的強控制實現服務保質。眾包模式則實現了服務全流程的端對端管理,通過去中介將運營管理職責回收,合作商僅負責生產組織及薪酬代付。眾包也意味著有多家合作商加盟,在資源供給上保障了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同時引入了合作商的競爭,從而有效驅動服務提升。不過,眾包作為一種新興的模式,有利有弊。眾包會員管理難度增大、服務一致性保障和服務權限管理風險等問題也有待解決。
不管是早期的簡單話務外包,還是后來的自控他營,亦或是現時的眾包模式,本質上都在尋求服務資源的外延,突破內部的資源瓶頸,以相對自營更加靈活的用工模式和相對自營更廉價的人力管理成本,實現客服中心高效低成本運營。
第三、服務全渠道的擴展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客戶服務渠道日漸多樣化,特別是微博、微信和APP等輕渠道的出現,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方面,它極大程度的減輕了人工服務的壓力和企業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它滿足了客戶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節省了客戶索取服務的時間成本。而更重要的是,它不斷豐富和完善了客服中心多媒體、全渠道的服務體系,實現企業與客戶的無縫接觸。
在傳統的熱線渠道,服務的背后是人海戰術、違背人性的通宵班次和長年累月的加班……而新興渠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客服中心的工作環境,也改善了客服人員的工作習慣。
筆者所在的中國移動,人工服務需求呈逐年下降的態勢,人工座席規模也在持續的縮減,而中國移動10086微信公眾號、APP和小和在線機器人,則逐漸成為客戶隨心獲取服務的主渠道。
第四、服務互聯網化轉型
近年來,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助推下,客服中心向著服務互聯網化轉型,并因此催生了蓬勃發展的在線客服,愈來愈成為客戶服務的主戰場,在線客服實現了一對多的服務模式,這是熱線客服無以倫比的,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服務泛在的需求,達到了降本增效的初衷。與熱線客服相比,在線客服在受理客戶投訴時,客戶通過文字自述節省了客服工單錄入耗時,避免了客戶訴求信息在流轉過程中出現偏差和失真。服務交互全過程也真正實現了文本化、數據化,讓服務過程有跡可循,也為后續的文本挖掘和深度分析提供了可能。
第五、服務解決方案輸出
筆者所在的中國移動10086,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外界認可的呼叫中心行業標桿和典范,在市場上擁有成熟的品牌優勢和良好口碑。近兩年來,公司逐漸重視向外部垂直領域的業務拓展戰略,致力于為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的客服中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加速實現公司價值化轉型。目前,公司業務拓展已成功涉足50多家企業單位和多個行業,其中包括了深圳12345政府服務熱線、澳門電訊、阿里菜鳥、比亞迪、廣州銀行、廣汽新能源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和單位。
第六、AI服務模式的變革
當下,人工智能的強勢發展,讓客服人看到了未來新客服的曙光,ABC核心技術賦能下的新客服,將掀起客服平臺再造和服務流程重構的浪潮,客服中心將以更加便捷、更加智慧、更加全能的嶄新方式,為客戶端提供極致的服務體驗。 首先,智能客服的普及,將極大的釋放人工資源,使人工服務專注于為用戶提供更高價值的個性化服務,更聚焦于客戶關系方面的維系,特別在客戶投訴補救、感知受損修復等情感訴求方面給予更多的安撫和關懷。 其次,智能服務具有人工無與倫比的優勢,機器會更懂用戶。智能服務賴以實現的基礎是機器掌握了客戶大數據,能為客戶提供精準、個性化的服務,從而告別傻白甜和傳話筒的服務形象。機器對大數據的駕馭能力、對復雜信息的處理能力遠勝于人,因此機器服務具有極高的時效性,能為客戶提供響應迅速、處理及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從而為客戶節省寶貴的時間。
此外,機器客服擁有最強的業務大腦,集多項技能于一身,可以多線程開展工作,具備多個服務窗口并行等優勢,極大的提升服務效能和服務的閉環能力,機器服務全流程實現數字化,規避了人為服務差錯,保證服務的一致性。可以預見,機器客服是最懂客戶需求和產品的問題解決專家,是未來全能型客服專家!
再者,機器服務在精準營銷方面的發力和成效將是驚人的:基于已充分掌握客戶行為的大數據,能深度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洞察客戶需求,適時向客戶推薦更合適的業務套餐,進而能把營銷做到客戶的需求點上,極大的提升營銷成功率。站在客戶端的感知,機器營銷能真正做到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些將是機器客服在大數據精準營銷上的獨特優勢,也是人工客服無以倫比的。
最后,隨著客戶的消費升級,技術迭代,機器客服通過深度學習,不斷優化提升自服務能力,不斷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驚喜、驚奇不斷的機器服務將倍受客戶青睞、喜愛和追捧! 傳統的客服中心要破繭成蝶,完成戰略蛻變,實現價值化轉型,也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一方面我們要相信ABC等核心科技帶來的變革力量,必將對服務模式的創新帶來技術驅動,并助推客服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另一方面,我們要不忘初心,回歸服務的本原,不斷精心打磨服務體系,追求優質高效的服務產出,為客戶提供極致的體驗,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