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企業的老總私下里交談過,大家一致認為對銷售人員的考核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因為企業的銷售部門是一個特殊的團隊,差旅費一領,他們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在你的面前消失,在外面的時間遠比在企業的時間要多,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銷售人員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做的?是勤勉還是懈怠?是踏踏實實跑業務,還是在弄虛作假混日子?這些都是未知數。既然在管理上鞭長莫及,那就要在考核上下功夫。如何考核,筆者根據多年銷售管理的經驗,提出以下八個考核的硬性指標拋磚引玉,供同行們探討。
一、陌生外呼的客戶數量
沒有陌生拜訪,哪來成交客戶?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合作客戶或潛在客戶就是從陌生拜訪的汪洋大海之中尋找和篩選出來的。拜訪的客戶數量越多,掌握的客戶資訊越多,我們找出合作客戶的可能性越大。這就要求銷售人員具有敬業精神,不辭辛苦,不畏拒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新進的業務員怕生、怯懦可以理解,但不能縱容。丑媳婦總要見公婆,端了銷售這碗飯,就由不得你畏畏縮縮。企業一定要在考核中做出生陌拜訪的硬性規定,規定出銷售人員1天之內必須撥打多少通陌生電話。
二、新客戶的開發數量
新客戶的開發數量是衡量一個銷售人員的最基本指標,是一個銷售人員敬業精神的充分體現。企業要發展,市場額度就要不斷增大,沒有新客戶,銷量如何能提高?企業要規定銷售人員每個月,或每3個月開發的客戶數量。當然,這個指標的確定要依據銷售人員的背景情況而科學制定,不能搞一刀切。
新進銷售人員指標可以低點,資深銷售人員指標肯定要上揚。對新進銷售人員,企業要做的當然是提攜和扶持,哪怕其開發的是小的客戶,或者前期的成交量還不足以維持銷售費用,企業都要給以肯定。畢竟蒼蠅肉也是肉,更何況誰能斷言,今后他不能成為一個老鷹級的銷售人員呢?
有的企業大搞銷售龍虎榜,每月的銷售成績直接上墻,每次的銷售會議大張旗鼓地給優秀的銷售人員頒獎金,發證書,以此來達到激勵銷售人員的效果。
但是一個新進銷售人員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完不成新客戶的達成指標或根本沒有新客戶;或一個資深銷售人員僅僅維持在以前的那幾個老客戶吃老底,那么這個銷售人員就一定出了問題。前者可能是工作懈怠,可能是銷售方法和技巧有問題;后者可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醞釀跳槽了;當然,也可能是企業的激勵機制沒有到位;總之,企業要針對這些情況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三、老客戶的流失數量
老客戶是銷售人員取之不盡的幸福源泉。一個銷售人員手頭有幾個老客戶,那日子過起來還是蠻滋潤的。老客戶合作年數長,產品熟悉度高,銷量也一直很穩定,有的銷售人員就因此忽視了對老客戶的管理。銷售人員也要經常性地拜訪老客戶,聽取一些建議,逢年過節一起吃個飯,企業有什么活動給他送一張邀請函等,這些是小事,但不能忽略。
畢竟人是情感動物,真正維持合作關系的往往是那些超越產品本身以外的因素。對待老客戶,銷售人員要像對待新客戶一樣,有熱情,有激情。有的銷售人員,突然發現有一天老客戶銷量開始下降,或者產品停用甚至干脆不用了,這時,他才急慌慌打電話過去。于是客戶無可奈何地告訴他:禽流感啊,原料上漲啊,豬高熱病啊……這些都是配方調整的理由。他相信嗎?他相信了,說明他腦袋缺根弦。配方調整為什么拿你開刀,分明是你關心客戶程度不夠嘛。
一個老客戶的流失,我們可能用兩三個新客戶都彌補不過來。老客戶的流失不但使我們失去了穩定的銷量,企業的產品和口碑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競爭對手趁虛而入,我們白白丟掉了這一片市場,痛心不痛心?如果一個銷售人員接二連三地丟掉已成交的客戶,不單是他本人,作為負責任的企業,我們都要靜下心來,為他開一張診斷書”。
四、銷量的增長率
銷量增長談何容易?但如果一個企業銷量不增長,那每年都要招一批銷售人員何益?銷售人員龐大的業務費用從何支出?從長計議,銷售人員考核的最重要指標就是銷量的增長率。銷量的增長可以從兩個方面分解:一個當然是新客戶的開發帶來新銷量,這一點無需贅述。另一個呢?大家可能忽視了老客戶帶來的銷量增長。
很多銷售人員都僅僅滿足于老客戶的銷量穩定,就在一旁偷笑了,卻忘記了老客戶會給他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有的銷售人員主動替老客戶尋求答案:已經用開了,再加也加不進去了。換位思考一下,企業就你在發展,客戶就不發展了嗎?即便客戶在這個產品用量上已經飽和,你難道不能換一個產品試下?我們在超市里買鍋,聰明的營業員絕對會給你推薦鍋鏟、碗筷甚至是一塊抹布。
商機無處不在,一個銷售人員在企業現有產品銷售的基礎上,擴大成交范圍,將企業其他的產品或新產品推薦出去,是其敬業和智慧的體現。有的銷售人員只滿足于向客戶長期銷售一種產品,那么他的銷量怎么可能上得來呢?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在老客戶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上,我們推薦一個新品種,比向一個陌生的客戶去推薦要容易十倍、百倍。此外,縮短產品的使用周期,增加客戶的使用次數,也是一個增加銷量的好方法。
五、回款率的高低
一個銷售人員將產品銷售出去,其銷售行為并沒有結束。如果這筆貨款沒有及時入賬,所謂的業績還是紙上談兵;如果長期不能入賬,那等于給企業帶來了一場惡夢。所以企業要對銷售人員的回款率進行考核。銷售人員要加強對客戶資信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評估,加大追款力度,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將貨款收回來。貨款沒有及時入賬,銷售人員一定要明確原因,不能聽之任之。
有的企業是銷售人員直接跟進貨款,有的企業怕銷售人員難做,由企業的財務或其他專職人員收款。但筆者認為一種好的回款作法是:第1階段內由銷售人員跟進,畢竟銷售人員是當事一方,情況了解,人事熟絡,話比較好說;第2階段由企業其他人員跟進貨款,施加壓力。
總之,每一筆貨款一定要在約定期限內規范化執行。銷售人員在養成及時催款的習慣同時,也要幫客戶養成及時支付的習慣。事實證明:如果我們嚴格按合同辦事,客戶可能剛開始有少許不快,但時間長了,我們便贏得了銷售行為的規范化和客戶的尊敬。那種合同流于形式,礙于情面,到期不聞不問,對客戶唯唯諾諾的銷售人員,只會將貨款越積越多,到后來越來越難收。
六、銷售日志等相關表單填寫的規范與否
筆者相信,每一個企業都會要求銷售人員填寫銷售日志以及圍繞著銷售行為所設計的一系列表單。銷售日志等相關表單是全方位記錄銷售人員一天工作情況的必要道具。在銷售日志等的填寫上,除了要寫清一天的工作情況,還有表明被訪客戶的詳細資料,更要對當天的銷售情況做一小結:成交的理由是什么,遭拒的原因又是什么?收集到哪些有效的市場和同類產品的信息?客戶提了哪些問題?哪些是自己能夠解答的,哪些有待于下次溝通時需要向客戶釋疑……
凡此種種,一切要認真、真實、明確寫在銷售日志等相關表單上。而這些還要由銷售經理和營銷老總審核后,對應其的報銷單據,確定真實、無誤后,才能給予辦理相關報銷手續。但事實上,不少企業的銷售日志等表單流于形式,沒有被嚴格執行,有的企業銷售日志管理甚至和財務報銷相脫節,造成管理上有漏洞可鉆。
這樣的后果就是可能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銷售人員在會同學、見網友在網吧打游戲、在景區旅游,結果交通費、住宿費等卻都由企業來埋單了。
銷售日志等表單的填寫規范化是作為銷售人員考核的硬性指標,要從日常抓起,專人負責,長抓不懈,一抓到底,這樣,銷售人員的銷售行為才得以規范,銷售管理才不會成為真空。
七、銷售費用的高低
企業在銷售人員銷售費用的管理上不能吝嗇,但也不能一味地申請多少,就發放多少。有的銷售人員三千、五千來者不拒,出一趟差,沒下幾張訂單,回來時一大把票據,總之用光了為算。一般情況下,銷售人員的銷售費用和業績是相對成正比的,但實際情況往往相反,不少企業的銷售費用大頭用在了沒有業績的銷售人員上;而那些客戶穩定,銷量穩定的銷售人員的銷售費用卻沒有多少。
這正好也適用了20/80”法則:即花費企業20%的銷售費用的銷售人員帶來企業80%的銷售業績,花費企業80%銷售費用的銷售人員卻只給企業帶來20%的銷售業績。但企業要長期發展,要儲備銷售人才,要形成銷售團隊,就不得不承擔這看來不成比例的開支,但這筆開支付出了,就要落到實處。
八、有無呆賬、爛賬,死賬”
做為企業的負責人,我真不愿提到這六個字。但是,在銷售行為中,只要銷售行為存在一天,這三賬”就有存在的可能。很多企業在制度中明確規定了三賬”中銷售人員和企業的分紅”比率,但這只是一個字面上的約束,執行起來很難,難于上青天。果真出現了三賬”,企業要嚴格追究起來,那就是銷售人員甩膀子走人,和企業分道揚鑣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