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在本次調查問卷樣本統計的全國各地1763名受訪者當中,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其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存疑。
中國食品質量與安全事件近些年來頻發,這當中不乏雞肉質量與食品安全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F代經濟系統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與資本、土地一樣已成為必需的生產資料,而信息經濟學逐漸成為國際上新的市場經濟理論的主流,人們打破了自由市場在完全信息情況下的假設,終于發現了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即使在國外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了幾百年,但都是處于不對稱信息的情況之下,更何況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運行僅僅30余年。
事實上,多年來中國的養雞場、雞肉食品加工企業和終端消費者之間,長期處于一種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雞肉生產者及銷售者手中掌握的信息更多,而消費者對于雞肉產品的優劣狀況卻知之甚少,這樣一方面易造成優質的雞肉產品由于消費者不識貨而銷售不暢;另一方面易導致劣質的雞肉產品由于消費者掌握信息不完全在購買后發現其存在缺陷或質量有問題,甚至出現雞肉食品安全事件,進而導致相關雞肉生產及銷售企業信用危機的案例發生。更值得重視的是,在中國,不論是發生或不發生雞肉質量問題案例及其食品安全事件,當事消費者或普通消費者的真實聲音、理性訴求卻鮮有報道。
基于以上問題,為了了解中國普通民眾對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的認知度和關注度,并通過傳播消費者的訴求和聲音,更好地助力提升中國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白羽肉雞聯盟與萊伽傳媒旗下媒體《國際家禽》雜志聯合發起組織了2014中國雞肉消費者市場調查活動”,針對雞肉在肉類消費中所處的地位及消費渠道、頻次、偏好、模式轉變以及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消費者認知與信心、雞的養殖方式、雞場動物福利等問題做了系統全面調查,并發布《2014中國雞肉消費者市場調查報告》(下稱《報告》)。本期專題報道以雞肉食品安全為焦點,與業界人士共同分享《報告》中部分相關調查結果。
調查問卷數及《報告》樣本容量
本次調查時間從2014年7月中旬開始到8月底結束,調查范圍覆蓋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在內的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方式,主要通過聘用全國各地多所農業高等院校大學生在暑假期間兼職做問卷調查訪問員的形式,共分發問卷2026份,除西藏50份、香港65份、澳門45份、臺灣66份外,其他30個省市地區各分發60份,各地大學生訪問員按要求先后實地調查隨機訪問了逾2000名消費者,經回收復查確認共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787份,并在嚴密保護受訪者信息的基礎上,建立了數據庫。
總體分析,本次調查受訪人群中,男性占比49.1%,女性50.9%;年齡在18~25歲的人占23.5%,26~35歲的人占 22.6%,36~45歲的人占22.1%;46~55 歲的人占17.2%、55歲以上的人占比14.6%;訪問對象主要包括商業街民眾、小區居民、老師學生、醫務工作者、城郊農民、城市長期打工者、菜市場和 超市及餐廳店顧客、大小老板、時尚男女,其中前兩類受訪者人數各占約20%,中間五類各占約10%,后兩類各占約5%。
《報告》數據均采用經由專業人士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過濾處理后的結果,其受訪者調查問卷統計樣本包括18歲以上各年齡段男女及各階層人群。
說明兩點:其一,《報告》中樣本容量概念與回收復查人工統計的有效調查問卷數概念有區別。同時,由于調查問卷本身涉及雞肉食品行業信息及相關知 識,加上有些受訪者表示從來不吃雞肉,因此,經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編程擴展及信度分析過濾后,《報告》中的男女性別、各年齡段、月薪范圍、最高樣本容 量因統計問卷題目及對應變量不同而略有不同。 其二,《報告》中所指消費者與國際上普遍認同的范圍相一致:即消費者與生產者、銷售者不同,他或她必須是產品和服務的最終使用者而不是生產者、經營者。也 就是說,他或她購買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個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生產、經營需要。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雞肉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最高
《報告》數據顯示,在日常生活消費中,不論是對生雞肉還是熟雞肉的關注度,在本次調查問卷樣本統計的全國各地1686名受訪者當中,近半數把雞肉食品安全排在第一位。
對生雞肉關注度,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安全”、新鮮”、價格”。
關注度排名第一位中:選擇安全”的受訪者人數占47.6%;選擇新鮮”的人數占36.9%;選擇價格”的人數占8.8%;選擇品種”、品牌”、便捷”的人數分別占4.3%、1.2%、1.1%。
關注度排名第二位中:選擇新鮮”的受訪者人數占41.8%;選擇安全”的人數占29.6%;選擇價格”的人數占14.4%;選擇品種”、品牌”、便捷”的人數分別占10.1%、2.7%、1.3%。
關注度排名第三位中:選擇價格”的受訪者人數占37.5%;選擇品種”的人數占21.2%;選擇安全”的人數占16.1%;選擇新鮮”、品牌”、便捷”的人數分別占13.9%、6.7%、4.5%。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表明,消費者在購買生雞肉時,更多的人首先會考慮其是否安全,其次考慮其是否新鮮,然后才考慮其價格高低;同時說明雞肉價格水 平對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的影響不是很明顯;相對來說,消費者對品種的關注度遠高于對品牌、便捷的關注度,這與中國人固有的消費土雞等地方品種雞的觀念、國內 市場尚未建立雞肉品牌、超市及網絡購物渠道日漸增多等因素有一定關聯。
按照不同收入人群統計變量分析,生雞肉關注度排名第一位中,前3類和第5類收入人群選擇安全”的占比均接近50%;而第4類月薪范圍 7000~10000元的受訪者選擇新鮮”的比例達48.9%,選擇安全”的比例占26.6%;第6類月薪范圍其它”的受訪者選擇安全”的占比達 到52.1%,這類人群主要是在讀學生、離退休人士。這表明,日常生活中,即使不同收入的消費者,雞肉價格對其購買力影響很小,雞肉是否安全、新鮮對購買 力高低影響較大,但對品種、品牌、便捷的關注度不明顯。
熟雞肉關注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安全”、營養”、口味”。在本次調查問卷樣本統計的1693名受訪者當中,對熟雞肉安全的關注度依然最高,但略低于對生雞肉安全”的關注度;對口味”、營養”的關注度則明顯高于對價格的關注度。
關注度排名第一位中:選擇安全”的受訪者人數占44.5%;選擇口味”的人數占26.5%;選擇營養”的人數占12.9%;選擇價格”、加工方式”、品牌”的人數分別占7.2%、5.6%、3.2%。
關注度排名第二位中:選擇營養”的受訪者人數占33.5%;選擇口味”的人數占23.3%;選擇安全”的人數占16.8%;選擇價格”、加工方式”、品牌”的人數分別占12.2%、11.9%、2.2%。
關注度排名第三位中:選擇口味”的受訪者人數占26.6%;選擇營養”的人數占22.6%;選擇價格”的人數占21.5%;選擇安全”、加工方式”、品牌”的人數分別占14.1%、10.7%、4.4%。
數據分析表明,日常生活消費中,更多的人優先選擇購買安全的熟雞肉,其次關注熟雞肉的營養、口味,然后才考慮其價格、加工方式,但對品牌的關注 度很低,這與近年來中國頻繁出現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肉類食品供給數量日益豐富、消費偏好吃烤雞腿與熟雞爪、熟雞肉市場仍然停留在以小店運作模式為主 而未打造熟雞肉品牌等諸多因素有關。
按照男女人群統計變量分析,熟雞肉關注度排名第一位中,選擇安全”、營養”的女性受訪者人數占比依次為51.7%、55.3%;較選擇安全”、營養”的男性受訪者人數占比分別高出3.4%、10.6%(見圖4),對應的口味選擇男性則高出女性2個百分點。
《報告》數據表明:超過半數消費者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存疑
數據顯示,在本次調查問卷樣本統計的全國各地1763名受訪者當中,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其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存疑。其 中,10.1%的受訪者表示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一點都不放心”,43.8%的受訪者表示有點不放心”,32.8%的受訪者表示比較 放心”,9.8%的受訪者表示放心”,3.5%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統計分析表明,在表示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一點都不放心”的受訪者當中;36~45歲年齡段有15.7%,46~55 歲年齡段有11.3%;26~35歲年齡段有10.7%; 55歲以上有6.9%,18~25歲年齡段有5.1%。
在表示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有點不放心”的受訪者當中,26~35歲年齡段有47.5%;18~25歲年齡段占比分別為46.5%,36~45歲年齡段有44.2%,55歲以上年齡段有39.4 %;46~55 歲年齡段有38.7%。
以上統計數據分析表明,日常生活中,53.9%的消費者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存疑,消費信心不足;其中36~45歲年齡段消費者 存疑度較大,高達59.9%的人消費信心不足。同時,42.6%的消費者對當地市場銷售的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不存疑,其中55歲以上的年齡段的消費者放心 度較高,有50.1%的人消費信心較穩定。這與近年來中國頻繁出現雞肉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與不同年齡消費者人群對雞肉質量與安全方面了 解認知程度有一定關系。
六成多受訪者表示:安全放心雞肉需有政府相關部門質量檢疫標志和檢測報告”
安全放心的雞肉應具備哪些特征?《報告》統計顯示,本次調查樣本統計的全國各地1736名受訪者當中,選擇有政府相關部門質量檢疫標志和檢測 報告”的人數為1157人,占樣本統計人數的66.6%(下同);選擇 肉質新鮮,不發粘、不沾手、有彈性”的人數有 1019人,占58.7%;有46.0%的人選擇了 色澤正常”;32.4%的人選擇了 無藥殘”,選擇知名品牌”冷鏈銷售”、不了解”的人數分別占20.2%、12.4%、7.8%,遠低于前4項(見表2)。
以上分析數據表明,達2/3之多的消費者對有政府相關部門質量檢疫標志和檢測報告的雞肉具有強烈的訴求,約1/3的消費者已認知到無藥殘是衡量 安全放心雞肉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六成的消費者認為可以通過察看新鮮度、觸摸是否發粘或沾手、是否有彈性來鑒別雞肉是否安全放心;認為通過肉眼觀察色澤是否 正常來鑒別雞肉是否安全放心的消費者不到一半。
對不同學歷人群統計分析顯示,除 不了解”一項外,選擇其他選項人數占比從???、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依次遞增;其中最明顯的是,選擇有政府相關部門質量檢疫標志和檢測報告”的人數 占比大小與其學歷高低成正比。這說明,消費者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其對安全放心雞肉的認知度高低具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