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清早,酉陽縣毛壩鄉毛壩村張金平農家樂里,幾位游客收拾行李,準備返回主城。老板娘黃金容一直在他們身旁念叨:各位慢走哦,回去別忘了幫我們宣傳宣傳,謝謝,謝謝……”
游客的口口相傳,是黃金容唯一的營銷方式,這也是重慶農家樂的普遍現狀。
近兩年,避暑經濟的風起云涌,讓高山地區的農家樂呈現爆棚之勢。俗話說,酒好也怕巷子深,隨著農家樂數量的急劇膨脹,加強營銷能力,無疑已成為當務之急。
自行營銷:幾為空白
營銷?”聽到記者的問題,黃金容怔了一下,沒明白什么意思。記者趕緊補充:就是你用什么辦法讓別人知道你的農家樂。”
就靠游客的口碑。”她說,至于宣傳,基本上沒有?,F在還有些回頭客,已經很不錯了。”
這兩年,我市發展了1萬余戶高山避暑農家樂,經營者大多是原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盡管放下了鋤頭,端起了餐盤,但對于營銷,絕大多數人都是一知半解。即或有些以前做過餐飲、或在酒店打過工的村民,營銷意識也僅僅是停留在印點名片、做做資料的原始階段。
市扶貧辦曾做過抽樣調查,這1萬余戶農家樂的經營者中,初中以上學歷的不足50%。不少人甚至連遠門都沒有出過,接待游客也是最近兩年的事。
這幾年,市扶貧辦針對鄉村旅游的培訓一直沒有間斷過,但由于處于發展初期,需要培訓的地方太多。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炒菜做飯、待人接物、清潔衛生等都進入過課程中,這些還能在短期內見到些效果,但營銷培訓卻無從下手。
營銷失衡:龐大客源”的背后
盡管缺少營銷,但客源確實不少。今年氣候不佳,毛壩鄉依舊住進了好幾百游客,黃金容的收入雖然比去年有所降低,依舊有三四萬元收入。
數據顯示,從5月至7月底,我市高山避暑農家樂已接待游客480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1億元,按照1萬戶農家樂計算,平均每戶的收入超過4萬元。
現實是,一來以高山納涼村為主的避暑農家樂確實沒有營銷方式,甚至沒有這方面的觀念;二來他們的生意確實不錯,甚至有時會出現人滿為患的狀況。”市旅游局副局長秦定波說。
無營銷、有客源,這種矛盾的現狀,一直伴隨著鄉村避暑游的發展。
當前,市民所熟知的避暑產品通常依托于景區而存在,部分地方政府注重大景區、大項目的營銷,而忽略了對這些景區之外的特色項目的宣傳。”秦定波說。
市農家樂協會相關負責人坦言,一個農家樂、甚至一個村的營銷能力都極其有限,必須從更高層面進行形象品牌包裝,然后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比如,一說到貴州桐梓、習水等地,我們難以想到什么景區,但‘清涼’、‘適合避暑’等招牌已在腦袋里形成思維定勢,這便是營銷的結果。”
村游網”:或為突破口
作為避暑游的主體之一,農家樂的營銷之路該何去何從,各方面也在想辦法。
鄉村旅游現在已成為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秦定波說,針對重慶夏季高溫的特點,我們將重點發展仙女山國際度假小鎮、黃水風情小鎮、巫山縣神女風情小鎮、城口縣大巴山森林人家等優勢項目。”
在品牌打造上,市旅游局的意見是建立一套鄉村旅游的品牌體系,其中將巴渝人家”作為我市鄉村旅游的總體品牌,再下設4個區域品牌、10個片區品牌和38個區縣品牌。
而市扶貧辦方面,該辦與陜西一家網絡公司簽訂了協議,組建了重慶村游網公司,以此對重慶鄉村旅游做整體推介。
在市扶貧辦的設計里,村游網不單是一個網站的概念,而是要集成系統管理等各項內容。
因此,以村游網為核心的營銷方案分為幾步走:首先,用兩年左右時間采集全市所有農家樂的信息;其次,在每個片區,每個村都設立一個村游接待站,實時掌握農家樂的數據;最后,通過在城市中大量營銷,有組織地邀請游客到村里去,為農家樂提供較為穩定的客源。
在營銷方式上,村游網主要有以下五大手段:一是將景區客源引流到農家樂;二是開發用自駕游后備箱”帶動貧困地區農特產消費;三是打造行業生態圈,為農家樂提供培訓和金融服務;四是聯合各區縣扶貧辦及當地旅行社,建立各區縣鄉村旅游移動平臺,利用微信、網站等進行線上推廣,將各區縣資源整合、包裝推向市場;五是聯動周邊各省的旅行社、媒體資源推介重慶鄉村旅游。
今年上半年,村游網交易額實現1100萬元,算是取得了開門紅,一些數據采集和營銷工作也逐步在施行之中。孫元忠表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只有找準了特色,才能有效營銷,種種細節,尚待細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