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3日訊 央行上海總部昨日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與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細則》。根據該《實施細則》,上海自貿區內企業境外本外幣融資全面放開,境外融資的杠桿率也隨之擴大。
與上海自貿區之前已經實施的金融政策相比,《實施細則》共有五大創新:
一是擴大了境外融資的規模和渠道,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從境外融入資金。整體上,《實施細則》上調了經濟主體從境外融資的杠桿率。企業的融資規模從原來資本的1倍擴大到2倍。銀行原來不能從境外融入人民幣資金,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可以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等,也能從境外融入資金。
二是運用風險轉換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優化境外融資結構。《實施細則》創造性地使用風險轉換因子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中長期、以及用于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不鼓勵短期融資。同時,《實施細則》將表外融資也納入境外融資的管理范圍。
三是改革事前審批為事中事后監管,從宏觀上把控境外融資的整體風險。
四是建立了宏觀審慎的境外融資風險管理新模式。央行根據系統采集的數據以及試驗區經濟金融運行和跨境跨區資金流動情況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可根據風險防控需要對風險預警指標和宏觀調控政策工具進行調整和完善。
五是在上海率先建立了資本賬戶可兌換的路徑和管理方式。在路徑上,全面放開本、外幣境外融資,并將本、外幣融資納入統一的政策框架內;在管理方式上,依托自由貿易賬戶管理系統,采用風險轉換因子等現代管理手段,對風險進行24小時逐筆實時監測,確保金融安全。
金改3.0版落實之后,企業境外融資效率將大大提高,對銀行來說,整個業務操作過程可能半小時就能夠完成,更為重要的是,融資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如果不考慮各種風險因素,境外融資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浦發銀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王建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亦認為,此政策對自貿區內各類企業,尤其是銀行和券商等資本金要求較高的企業構成較大利好。境外融資杠桿率提升以及融資成本的降低,說明監管層對正規金融機構管制的進一步放開。”羅毅同時表示,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放開境外人民幣融資,也有利于規避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