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梁寧聊爆品戰略。我問她,什么是騰訊做爆品的秘密武器?跟小米式爆品戰略有什么不一樣?
梁寧給我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花錢如流水。好的體驗,就是靠錢堆出來的。
梁寧回想了下曾見過的爆品,和爆過,再干一邊又不爆了的產品,總結了騰訊做爆品第一式:你的用戶夠饑餓嗎?
有三個關鍵詞:
1、有大規模饑餓的用戶,才有可能產生爆品。這種大規模饑餓的用戶,我稱之為國民性痛點。
2、如何喂飽饑餓的用戶?就是在“核心動線”的重投入,要快、要流暢。
3、但在一些市場已經比較饑餓的市場,如何通過爆品打爆市場?梁寧的答案是:以特性優死對手。特性就是特別的微創新,就是差異性,就是價值體系。我稱之為尖叫點,如何讓產品尖叫。
什么是你對爆品戰略的關鍵疑問?直接留言,金錯刀頻道最近啟動了一個創業導師團,不少產品大咖,共同給出干貨答案。
===爆品的分割線:
來源:閑花照水錄(cafeday) 文:梁寧
雷軍的風口飛豬論,伴隨著小米的現象級成功,已經深入創業者之心。以至于,不少創業者都在極力說明,他已站在風口,風馬上來。
其實,對于正在設計、打磨、運營初創產品的團隊,“風口”這個概念太抽象。對自己的產品與用戶,一個更直率的衡量感是:“你的用戶是否饑餓?!?
阿里有5萬員工,騰訊有3萬,百度、360各有兩萬。高度類似的產品,都是BAT背景的精英團隊,立在傳說中的風口,產品構思及體驗,也有一兩筆精彩之處,為什么用戶增長不快?
就像給用戶端上你精心烹調的牛排,用戶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你再三思考,與團隊討論是火候問題嗎?是調料問題嗎?是擺盤裝飾問題嗎?是服務生的笑容不夠甜美嗎?是餐具嗎?是燈光嗎?該從哪點開始優化?
在你調動全部資源,開始新一輪產品迭代前,也許應該問自己:“是否用戶不餓?!?
饑餓的用戶什么樣子?
舉例,空氣凈化器,數百品牌,也有一堆媒體搞過一堆測評,排出若干種高下,但只要霧霾一起,所有品牌凈化器全部脫銷。美的空氣凈化器聽說過嗎?去年賣了20萬臺。這是饑餓的用戶的樣子。
陌陌上線1個月10萬用戶,三年用戶過億。這是饑餓的用戶的樣子。
我相信雷軍在決定做小米公司前,作為一個手機發燒友,在他常泡的手機論壇里,他真實地看到了,后來成為米粉的那群人,對2000塊以下高性能手機的饑餓。他真實地看到了饑餓。
有大規模饑餓的用戶,才有可能產生爆品。
凡客的白襯衫極具品相,卻沒能成為爆品。2007年,凡客的襯衫與帆布鞋是曾經的爆品。但,時間變了,跟進的社會能力喂飽了用戶,現在,他們不餓了。
2014年,N個團隊給我看他們做的游記產品。創始人極力展示產品的微創新之處。就像別的餐廳給牛排配薯條,而他給牛排配的是烤西紅柿一樣明顯的不同。
但是,CEO們,這個細分市場,用戶已經不饑餓了。
時代一直向前,總會喂飽之前的饑餓,然后開闊新的能力、眼界與想像,產生新的饑餓。
“先發優勢”是什么?
就是一瞬間,眼前一片饑餓的用戶,沒有其他餐館。所有饑餓的用戶都是你的。
以下就是騰訊教過我的,如何喂飽饑餓的用戶。
第一:要做“足”。
2011年,我第一次見張穎(我尊敬的xiaokang總),給他看旅人網旅游顧問的產品,他第一眼的評價是:“概念是對的,但是做的太薄?!彼檬直纫幌?,“要做足”。
如果你記得自己非常餓的時候,別人是給你一大碗熱騰騰的牛肉面,還是一小塊精美的糖果,那感受的區別。你就知道,產品做得“薄”和做得“足”的不同。
然后,你就會看到大量其實有需求的產品,看不到有意義的用戶數增長,因為沒有做“足”。
比如,前幾天,一個做女性穿搭的O2O給我看。概念不錯啊,但是一整套穿搭方案包括了7、8種從衣服到鞋的物品,只有1、2樣她的平臺有售。我問她為何不專注做方案與達人,然后連淘寶。她balabala講了一堆理由。其實,作為用戶,沒有機會問她與聽她解釋公司的戰略與苦衷。用戶只是覺得這里吃不飽,需要換個地方。
第二:“核心動線”的重投入,要快、要流暢。
當年騰訊的金牌產品經理,顧思斌(Teddy,現優酷的CPO)。來北京,入住他以前住過的酒店。晚上一起吃飯,他隨口說起,這家酒店一定換了管理公司。因為從進入房間開始,他“核心動線”上的所有體驗都降低了品質。拖鞋的底薄了一毫米,牙膏換了品牌……等等。作為一個把一切作為產品體驗,并實時記錄自己感受的產品經理,Teddy總結說,在核心動線上節省成本,其實是逼走用戶。
互聯網產品“核心動線”上投入的第一條,就是要“打開速度快”。為了這個“快”字,騰訊、優酷們投了多少真金白銀不必問。你看下,凡是有蔡文勝參與的互聯網產品,不論其品相如何,每個的打開速度,幾乎都高于同類網站。“快就是爽”,這是暗戰,也是絕技。
還是這句話,作為饑餓的用戶,沒有機會聽你解釋公司的戰略與苦衷。用戶只是覺得這里要等好久,應該換個地方。
更糟糕的是,目前大量創業者都沒有動線設計。你想進餐廳吃碗面,一打開他的應用,感覺進了后廚,滿屏都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這種感覺,用戶都是看一眼,默默離開——這里是有很多食材,可是用戶更想吃現成的啊……這些創業者連前廳該擺什么都沒想好,更別說用戶服務的流程。
順口吐槽支付寶紅包,阿里年末的重磅產品。但你看一眼那個頁面,也就是核心動線的入口,堆積了多少雜物。簡單吃個飯,干嘛搞那么煩?
第三:“特性!特性!”好感與滿足感。
還是以吃飯比喻,如果你點一分牛排,服務員給你端上來的是一個大白盤子,干干凈凈放著一大塊肉。餐廳沒錯,你點了牛排他給了你牛排。但是不是覺得真沒好感,真不舒服。
也看到了幾個應用,創業者說,我們第一版就是核心功能。
唉,問題來了,我沒那么餓,干嘛要接受這么粗糙的東西。
談特性可以寫一大篇,餓與不餓,是關鍵。但能否力所能及讓饑餓的用戶多點好感。
但人比人就聰明五分鐘。所以,在五分鐘的先發優勢里,如果你能集中資源做足體驗,核心動線清晰且快,還有點令人愉快的小特性。
那,極可能成為爆品。預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