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創立這個號的時候,就是希望通過一些我們大家經常發生的行為,來總結出一些可以作用于商業世界尤其是店鋪經營過程上面的規律。
比如
“即便在當下消費升級以及互聯網覆蓋越來越大的市場環境下,門店位置即便不再成為門店盈利的決定性因素,但因店鋪位置而可以直接攫取到的線下流量,依舊是我們開店者需要追求的目標?!奔础跋M軌蛟谫Y金有限情況下,租到人流、租金等最好的店鋪位置”
基于這樣的一個目的,近期余默打算圍繞“店鋪選址”進行兩個內容:
1店鋪選址中,宏觀概念上的方法
2店鋪選址中基于日常行為總結一些小技巧。
今天首先來第一個內容:
店鋪選址中,宏觀概念上的方法
任何事情,都需要先清楚底層的指導邏輯,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關于選址這件事情,一般流程不外以下兩種:
1.先有項目,根據項目進行選址
2.先有店鋪,根據店鋪尋找項目
本文僅講述“先有項目,根據項目進行選址”。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一種流程融通以后,對于第二種流程,自然已得心法了。在這里,我推薦個人總結的選址宏觀概念上的核心思想:
匹配思維
如果將我們要做的店鋪類項目(打算開一個美容院、便利店)當成自己的孩子,項目最終嵌入的商圈(在哪個商圈租一個店鋪用于開我們想開的店)當成為孩子尋找的課業輔導老師。那整個選址過程便是:給孩子找到一個能讓孩子喜歡又能讓孩子得到進步的老師。也就是如何將我們想要開的店鋪與最合適的商圈匹配起來,通常兩者匹配度越高,表明店鋪在該商圈內所釋放的店鋪能力越強,自然店鋪效益也就越好了。
匹配思維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例如結婚,就是找一個異性與自己進行匹配,匹配度越高,便自然越幸福了,因此,不要把選址想的太難,選址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將店鋪與商圈的匹配度達到最高。
---------這個就是選址中的匹配思維
匹配思維的1+4
1.不要用店鋪能力去挑戰商圈屬性----選址的指導思想
太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是違背客觀存在的努力,其結果必然是失敗。
商圈內客流的多少、商圈內客流的社會角色、商圈內客流的生活工作節奏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我們無法違背無法改變的。正確的做法便是總結發現出這些客觀存在以后加以利用、延展、推動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在這里有很多例子,比如開在勞動市場里的高端服裝店、開在老小區附近的商務咖啡館。如果不是有其他目的,一般這樣的行為,都是基于開店人自己的主觀臆想。
4.1全面了解預開設的店鋪:
不論店鋪提供的產品,是有形產品,例如餐飲、服裝、便利店,抑或無形產品,例如房產中介、家政服務等。都需要先期明確出產品的所有信息,諸如餐飲類,快餐還是正餐,品類屬性上是像漢堡炸雞一類的小吃、小食還是像黃燜雞米飯、真功夫一類的傳統品類;服裝是歸屬于時尚職業類、學生潮流類、還是中年老年類,產品的平均售價是高于行業平均價格還是低于行業平均價格。產品提供速度平均時長,例如上餐速度、買一件衣服的速度、提供一次家政的速度。要盡量全面,尤其涉及到關鍵因此(決定將其作為主打特點或前提成立的基礎點,例如快餐的快是一個行業基礎點)在這里,提供一份清單:
產品形態:
有形還是無形
產品歸類:服務類,傳統類,時尚類,短線類,長線類
產品特點:價格,上餐速度,份量,質量,利潤,表面特征(顏值),便攜性
產品所屬品類中的基礎特點:例如所有快餐必須快,所有時尚服裝店一定裝修新潮
準備要推的產品最大特點:
4.2類商圈匹配
一個城市有無數個商圈,如果對于目標城市已經很熟悉了,那么這項工作可以在紙上完成,如果不了解,則需先去了解城市內分布的各個商圈特點,直接去尋找對應的商圈。
商圈從屬性上一般分為:
客流類商圈:機場,商圈只存于機場內部,候機時間長,總客流人數低,候機時客流狀態處于無事可做?;疖囌?、汽車站:客流節奏快,客流心態一般是急躁(急著去往某地)的
社區類商圈:醫院,對于食物要求較高,客流一般較為集中,并且早上空腹者較多;寫字間:包容性比較強,寫字間的屬性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整個屬于裝修、建筑一類這種的第二產業寫字間群,那么對于食物主要傾向于低價量大,對于用品傾向于性價比。其他的類似與服務業、零售業等寫字間群,包容性則比較大,各種需求也就不盡相同;學校:小學,無直接購買力,需要通過孩子影響家長;初高中,定額購買力,其購買力是在一定范疇內的,大學,高定額購買力。共通性為,非理性消費;老居民區:本地人年齡較大,年輕人以外地人為主;新居民區:上班族以及年輕人居多
復合型商圈:上述任兩者或兩者以上交叉,共存于一個商圈,這一類商圈一般屬于城市中的核心商圈。所以大多數城市的第一個商圈都是在火車站附近進行延伸的。
店中店:每一個商城、美食廣場等均有各自對應主題定位,例如批發市場、平價市場、高端商城等。
基于這些信息,我們就可以通過匹配思維,來尋找預開設店鋪與哪一個商圈匹配度更高。
例如,快餐,上餐速度最快為10分鐘,那么就需要區分哪些商圈對于速度為第一需求,同時要求的是大于10分鐘。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圈下幾個商圈了。同理,服裝,時尚類,每次購買過程約為半小時,那么基本就應該鎖定的是客流店以及寫字間客群店了,零售店內銷售的產品整體屬于進口商品居多還是國產的低廉產品居多,自然決定需要以購買力為第一判定標準。
4.3類商圈下的目標商圈分析
在這階段,就進入到了商圈比較的階段,例如滿足購買力高的商圈一共有兩個,那么到底哪一個商圈更合適呢?一般可以通過下列幾個途徑:
途徑之商圈內競爭對手信息的整理:尋找商圈內與自己相近或可能成為自己競爭對手的店鋪狀態(生意好壞、產品優勢、商圈內具體位置屬于客流走向的上游位,還是客流下游位)
途徑之商圈現在能力:商圈內整體客流的消費力,通過觀察商圈內所有店鋪的生意狀況進行判斷。
途徑之商圈成本:商圈內的平均房租、兌費
途徑之商圈發展潛力:商圈未來三年的發展,是擴張發展,還是會存在修地鐵蓋房子拆遷等縮水發展。
途徑之我們的商圈成本預算(關鍵點):能夠用于預開設店鋪的租金、兌費總額。
在這個模塊中,需要注意:成本大于一切。不要為開店讓自己的負債過多,因為任何一項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A商圈內的開店成本遠超預算,那么就選擇B商圈。
除此以外,還有兩條選擇標準:
1.優先選擇競爭對手少的商圈。優先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商圈,至少不會短期內縮水的商圈,千萬不要認為因為商圈短期縮水了,成本低了,等熬過去,自然就升值了,這個等待的過程,經常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風險性太大。
2.優先選擇能夠拿到上客流位置的商圈。這一階段結束,就可以圈定商圈了,那么就在鎖定商圈內進行店鋪尋找即可。
可是到了這個階段,經常會發生的一個事情是,想開店是商圈內,當下并無可租賃的門市,怎么辦呢?
4.4商圈決定匹配:成立商圈內信息檔案。
當我們鎖定想要開店的商圈,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就是,該商圈內并沒有對外出租出兌的房源,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成立商圈內信息檔案了-----目標商圈內所有店鋪明細:
店鋪名稱:
店鋪類別:
店鋪面積:
店鋪位置:
店鋪生意狀況:
店鋪人員:
通過檔案,能夠總結出的不好的店鋪動態,判斷該店鋪是否是我們目前在該商圈內能夠挖掘到的最好位置店鋪,如果是,則必須獲取到店鋪老板的信息,主動出擊與店鋪老板約談兌店事宜。
文章到這里就要結束了。關于如何進行談判,詳見后續文章之《選址:翹店談判策略》。關于針對商圈內具體店鋪位置選擇,則需各行業具體實操。關于內容《店鋪選址中基于日常行為反應出的選址技巧》將與下一次的文章中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