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線僅3天即被微信平臺封殺,到在新浪微博上重新復活,再到和網友互動時爆粗口,最近一段時間,微軟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冰無疑賺足了“眼球”。7月初,微軟又推出了小冰的二代產品,和一代產品相比,二代小冰不僅支持更多的第三方應用,還帶來了多項技能的升級。
事實上,聊天機器人并非新鮮事物。比如此前的MSN小i機器人,以及騰訊的聊天機器人小Q。不過,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聊天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據微軟描述,小冰集合了中國近7億網民積累的全部公開聊天記錄,憑借微軟大數據等技術,精練為1500萬條真實而有趣的語料庫,通過理解對話的語境與語義,實現了超越簡單人機問答的自然交互。
不過在筆者看來,微軟小冰不僅僅是一個智能的聊天機器人,還意味著一場新的移動互聯網入口之戰即將來臨。
從桌面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瀏覽器到APP,在互聯網領域,得入口者得天下的商業邏輯已經是業界共識。
小冰自然也不例外。目前支持二代小冰的觸寶,其實不僅僅是號碼管理軟件,還是一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而即將支持二代小冰的第三方應用中,除了新浪微博、易信等即時通信應用,還包括京東無線這樣的購物應用。可以想象,如果將小冰掌握的用戶數據,和這些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及購物應用進行對接,必然會產生更多的商業可能。
因此,可以想見,小冰這樣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很可能是互聯網巨頭們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冰被騰訊的移動互聯網重要入口—微信所“驅逐”,除了騰訊所說的用戶隱私方面的問題,入口之爭的因素亦不容忽視,道理很簡單,畢竟誰都不愿意用自己的平臺為他人做嫁衣裳。
不過,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智能聊天機器人作為入口的價值顯然還不夠明顯。從小冰在微博上爆出粗口,到和用戶一對一聊天時不時地答非所問,顯然,聊天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這方面,蘋果的Siri或許可以作為前車之鑒。此前,蘋果在iPhone4S中內置了Siri,吸引了眾多用戶的興趣,一時間,與Siri調侃成為了人們閑暇時候的一件樂事。但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人們發現,由于智能化水平不高,Siri更多是一個玩具,而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語音助手”。
從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來看,讓機器像人一樣學會主動學習和思考,還尚假時日。因此,智能聊天機器人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基于現有的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盡可能多地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并在用戶體驗上多下功夫,這樣才能保持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