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日,濟南市公安局110電話正式開通,在之后的18年中,“110”為泉城市民及外地游客辦過多少好事、幫過多少忙沒有具體統計。但18年的成長歷程讓“110”從一部熱線電話變成濟南的一張城市名片,在濟南市打造最安全的城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部接警臺起家
說起濟南的“110”,濟南市公安局指揮調度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1996年福建省漳州市在全國最早提出110報警服務電話的口號,增加了服務功能。此后全國都學習漳州“110”,濟南市公安局在1996年8月1日開通110電話。
濟南“110”最早成立時在市公安局舊址3樓一間30余平方米的房間內,當時只有2部接警臺,2名民警負責24小時接聽熱線。“110”設立之初由于知道的人不多,每天接聽的電話也有限,平均一天能接200余個電話。
隨著宣傳的大力推廣,110的接警量逐年增加,1997年達到每天500多,2000年每天1800起,2008年全國實行“110”、“119”和“122”三臺合一后,每天接聽的電話猛增到4000多個,接警臺數量也增加到5個。“我們當時忙得去廁所都小跑,有時吃著飯來了電話就只能放下筷子。”指揮中心值守民警說。
一個電話救回一條命
指揮中心值守民警告訴記者,他在2001年曾接到一個女子的電話,女子在電話中聲音非常微弱,其稱因感情問題自己不想活了。他一邊在電話中勸說女子,一邊想套她的話問問其在哪住,好安排民警及時去救援,但是女子一直不說家庭住址,隨后又掛斷電話。他隨后回撥女子的電話,同時及時聯系有關民警,讓民警隨時準備救援。“我當時撥了大概半個小時,女子最終接聽了電話,在電話中只說在動物園附近住,租住在一個6樓又掛斷電話。”
值守民警立即讓附近派出所的民警根據僅有的信息一個樓一個樓地找,他還在不停地撥女子的電話。“我撥著電話,她可能覺得還有人關心她,能給她一線希望。”通過民警仔細的查找,最終找到了女子,她當時已服用40片安眠藥,民警立即把她送到醫院搶救,最終挽救了女子的生命。
“110”從設立至今18年中到底幫助過多少人,估計沒人具體統計,但是從目前的接聽電話數量算,每天在6000余個電話,其中求助和咨詢類的占近三分之一。
“110”助力最安全城市建設
2013年,濟南市創造了街面“兩搶”案件144天“零發案”的記錄。2014年第一季度,街面“兩搶”案件實現47天“零發案”。濟南成為全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等同類城市中“兩搶”案件發案率最低的城市。
據了解,濟南市目前每天48輛巡警巡邏車在24小時巡守城市主干線,200余輛巡邏和接處警車輛穿梭在大街小巷。為增加市民安全實行“一分鐘現場處置、五分鐘增援到達、半小時市內關城門、一小時省內聯動聯勤”機制。“濟南這么多的警力在路面上,一旦有任何危險情況,110接警后就可以隨時指揮調度他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濟南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110”報警途徑多樣化
針對一些現場發現危險但報警人不方便說話的情況,公安部門推出了短信報警功能。
針對現在復雜的社會形式,濟南市公安局今年5月份在全市尋找了不同行業的20萬名信息員,每名信息員配發一部可一鍵發送視頻的電話。“這些信息員有公交車司機,有路邊賣報人員,有環衛工人,有修鞋匠,如果他們發現身邊有異常情況可用手機拍下,然后按著手機的發送鍵就可把視頻發送到公安局的信息庫,指揮中心接到警情后會及時派附近的民警處置。”濟南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