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交通部門近日推出了“電話叫車服務調整方案”,規定所有在新德里運營的出租車必須加裝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求救呼叫按鈕,出租車公司必須設立電話呼叫中心,旗下運營車輛起始數量為50輛,半年內必須達到200輛。此外,出租車司機必須身著統一制服,獲得相應邦政府頒發的資格認證,并要求所有在新德里運營的出租車使用“清潔能源”。
此間輿論認為,新方案看似為了規范傳統電話預約式打車服務,實則有意將所有軟件打車服務納入政府監管的出租車公司。對此,很多人為政府規范打車市場的決心與效率叫好,但不少人認為此種做法簡單粗暴,可能扼殺了正處于萌芽期的分享經濟模式。
在印度,打車難也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以首都新德里為例,招手打車目前已完全被三輪“摩的”所代替,民眾想打到轎車型出租車必須依靠電話預約,但打車費用較高,等待時間偏長。“軟件打車”的出現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印度出租車市場運力不足的困境。
然而,印度現有的軟件打車公司都無法達到上述新方案的所有規定,其經營理念與傳統出租車公司存在顯著區別。以“優步”為例,該軟件提倡空閑私家車與打車用戶的點對點連接,主要為二者提供中介式網上信息服務。其好處是很大程度上調動了社會車輛資源、方便了消費者,但缺陷顯而易見,即各方面監管缺位,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投訴無門。打車軟件的一哄而上、缺乏規范極大擾亂了市場環境。去年12月9日,新德里一位25歲女白領使用“優步”軟件打車后遭司機強奸。事發后,新德里交通部暫停了市內所有軟件打車服務。
新德里交通部門發言人卡迪普·辛格此前表示,針對軟件打車公司的禁令不會被解除,除非它們遵循新頒布的“電話叫車服務調整方案”。這番表態意味著,正處于整頓期的多家印度軟件打車公司要么掛靠,要么轉型,其最終出路都是向傳統出租車公司靠攏。對此,一度被“軟件打車”搶占不少市場的出租車公司表示歡迎。“Meru”出租車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哈塔·帕瓦稱:“新規定給所有出租車運營者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平臺,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他還強調,“清潔能源”的強制使用也將改善日益惡化的新德里空氣質量,我們將向交通部門進一步確認是否達到排放標準的汽柴油出租車將和使用壓縮天然氣的出租車同樣上路。(+微信關注CTI論壇微信號ctiforumnews)
不過,印度輿論也不乏反對聲音,認為新方案的出臺對于治理“軟件打車”市場顯得過于草率,拖了分享經濟的后腿?!队《葧r報》分析認為,伴隨著印度電子商務蓬勃興起,“軟件打車”不僅時髦而且高效,應該用新興經濟的思路去規范這一市場,讓“分享經濟”與“分享責任”掛鉤,而不是利用行政手段將其拉回傳統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