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審議由裝備工業司組織編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辛國斌提到要加大服務機器人的開發力度。從之前機器人大會上獲悉,機器人十三五規劃目前也在抓緊制訂,將助推本土機器人在研發、推廣應用以及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發展。
智能產業興起 服務機器人望成后期重點
辛國斌副部長在專題會議總結講話中強調:一是機器人產業要避免高端產業低端化的問題,不能一哄而上;二是科學研究要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三是服務機器人大有可為,工業機器人要發展,也要加大服務機器人的開發應用力度;四是機器人智能化程度還較低,要下力氣提升機器人智能水平。辛國斌副部長最后對規劃內容表示肯定,要求裝備工業司根據各司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目標、拓展任務、強調創新、細化保障措施、加強與有關文件的銜接,盡快對規劃進行修改完善。
無獨有偶,習近平主席近期在發給“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賀信里明確表示,“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我們愿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機器人科技及其產品更好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服務。”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智囊人物接表示,“高層如此關注機器人及智能產業,說明對當前中國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中,機器人產業極為重要,這應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與抓手。這對機器人的研發與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機器人十三五規劃正制定 產值望超千億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日前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正加緊制定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助推本土機器人在研發、推廣應用以及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發展。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介紹,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將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一起,構成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藍圖。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26萬臺,保有量達180萬臺。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量為22.5萬臺,中國銷量約占四分之一。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還存在明顯差距: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偏低,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控制器、減速器等關鍵部件研發能力不足,高端產品依賴進口。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大力發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有助于推動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對于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具有重要意義。A股中匯川技術、博實股份、新時達、海倫哲等上市公司,涉及機器人相關生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