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無聊布棉寫的很有深度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國內外互聯網新模式與創新的問題,最后他得出這樣一條結論: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大市場往往不鼓勵創新,卻鼓勵粗放型運作,并最終導致市場與創新的不均衡發展。
對于他的這種觀點,我的理解是:1.國外已經有成熟的商業模式;2.國內市場需求遠遠無法滿足;3.長此以往,依靠國外現有商業模式-》克隆產品-》聚攏用戶-》流量變現-》繼續重復之前步驟。這種急功近利式的“拿來主義”,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新型產品,卻抑制了創新意識的挖掘。今天,我也做一次“拿來主義”,不過不是打算克隆現有的商業模式做新產品,而是將“國內外互聯網新模式與創新”的理解轉移到博客盈利方面,談談獨立博客的盈利模式。
之前我曾寫過幾篇關于付費評論賺錢的文章,還向Bloggers介紹過幾個有信譽的付費評論平臺。但除了付費評論,博客的盈利模式還有很多種,一般常見的且有博客特色的有以Google AdSense為代表的廣告聯盟、付費評論(軟文)、鏈接買賣、Banner廣告四種方式。下面,我就分別就這四種盈利方式,一一分析,看看我們是如何只做表面文章,如何不摸索卻只抱怨,如何目光短見急功近利——最后把一個接一個原本可行的盈利模式毀在了自己手里。
Google AdSense
似乎除了Google AdSense,國內幾乎再無信譽好且單價高的廣告聯盟了。是故,AdSense廣告幾乎占據了整個博客界的廣告界面。但是,多數Bloggers的做法是,依照大家的普遍做法,放置好AdSense廣告代碼,就坐等收入再不去管它,不做統計,不分析數據,不做進一步優化。最后的結果是,很多Bloggers(包括我)憤恨地去掉了廣告代碼,因為它單價低,點擊率低,影響博客界面卻得不到可觀回報。
當然,對待Google AdSense,還有另外一種方式:為了提高總的點擊量,而不計后果地堆積廣告,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博客廣告大于內容;另一種做法更極端,極端到用作弊手段提高AdSense收入。說到這,也許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在Firefox瀏覽器剛打入中國市場時,作為Mozilla的合作伙伴,Google依靠其覆蓋面積極廣的AdSense展開宣傳攻勢——下載一次Firefox即可獲得1美元,這無疑讓國內所有的站長(包括Bloggers)為之瘋狂,他們用盡手段從中攫取利益,最終卻迎來了一個這樣一個結果:Firefox下載一次的單價由1美元降到0.01美元。這就是急功近利的代價。
付費評論
付費評論,即Paid Reviews,它是伴隨著口碑營銷而來的。付費評論,有中英文之分,只不過中文方面的付費評論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還是那句話,國內的這類服務本來也打算走“依靠國外現有商業模式-》克隆產品-》聚攏用戶-》流量變現”這條路,但是因為國內外互聯網環境的巨大差異,使得流量變現成了虛無縹緲的幻想。再談英文付費評論,對啊博客一直推崇的、堅持的正是由國外付費評論平臺推送的英文付費評論。
現在在國外,這種盈利模式發展得還不錯,只不過Google對這種模式持否定態度(技術上還未實現完全封殺),因為Google認為這種“拿錢替人說好話”的做法容易誤導別人,造成一些危險后果。在我看來,Google這樣想,不是擔心付費評論給其他用戶造成損失,而是害怕付費評論影響了Google廣告帝國的平衡穩定。但話說回來,既然Google反對,依靠Google PageRank來衡量價格的付費評論就不得不考慮Google的因素,PR是Google給的,也可以隨時拿走。
再回到付費評論操作層面。一些Bloggers為了賺更多的錢,對于任何內容的付費評論都來者不拒,即使涉及到賭博、成人等內容,他們卻抑制不住金錢的誘惑…有不少Bloggers,正是因為一兩篇這樣本應該拒絕的付費評論,而被Google完全封殺。這樣時間久了,人們對付費評論便產生了一種偏見:付費評論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合理地運用好付費評論,博客營銷的價值一定有很大潛力,并能呈現雙贏的局面。
鏈接買賣
鏈接買賣,這個與付費評論頗有些相似點:Google堅決反對,根據PageRank衡量價格。但與付費評論不同的是,Google對它已經基本上實現全面封殺,很多博客因為出售鏈接PR被清零——正因為這樣,Bloggers基本上是聞之色變。但如果真把它看成一種成就的盈利方式的話,適當地做,保持一定的限度就很可能避免來自Google的懲罰;有一些Bloggers就總結說:鏈接的相關性和Nofollow屬性是避免Google懲罰的最重要兩點。
上面提到的這三種盈利方式,如果運用得好,本來都可以幫助Bloggers掘得第一桶金。但正是有些人太過急功近利,只想著狂賺一筆,然后全身而退,卻不知道在現有模式上進一步探索,最終將前景不錯的盈利模式斷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