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因為我做了2個月APP推廣,覺得自己推廣的很失敗,匿名吐個槽,大家幫忙分析下看看我哪里做的不好!
在這之前我主要從事網站SEO、微博推廣, 4月份的時候朋友做了一個APP并邀請我加入創業,主要負責APP的推廣。但我沒有任何APP推廣經驗,心里很沒底,不知道這玩意怎么推。可礙于朋友的情面和抱著嘗試學習的心態,我最后答應下來幫忙了。這個APP4月份測試上線,5月中旬正式上線,截止到目前2個月不到,已積累了10萬真實下載用戶。每次一打開各種科技媒體網站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某應用3個月100萬用戶,上線半年200萬,上線一年500萬用戶等等消息,我都要嚇尿了。
現在回顧這2個月的推廣工作,分別在6個渠道進行了測試性推廣——微博、豆瓣、微信、安卓應用市場、APP STORE和新聞媒體網站,幾乎沒有花錢推廣。大概情況如下:
一、微博推廣
我個人微博和朋友的幾個微博加起來真實粉絲有30萬,這2個月經常給這個APP打廣告,轉發超1萬的微博有過3條,轉發超100的微博有過60條,微博帶來的下載量轉化率在10%左右,一條轉發1萬次的微博,帶來的APP下載量1000左右,和我心里逾期的落差太大。后來我就問了很多粉絲,因為粉絲大部分都是學生,部分回答是沒有WIFI,部分回答是沒有強烈的需求,后來我就都集中在晚上9點以后發微博,效果比較好,下載量可以立竿見影,但是轉化率也就20%左右。
二、豆瓣推廣
我在豆瓣寫過幾個沒節操的小說,最高的一條軟文回帖超過了1萬,還有幾條軟文回復也超過了3000次,轉化率比較差,比平時下載量多個500左右。然后又找這些回帖的人做了個調研,很多人回復說軟文太長,看了APP名字沒有絕對這個是重點,就沒有去下載,頂多記住了名字而已,看來我這植入軟文寫的太差了。后來我就直接在軟文里面貼APP的截圖,下載量又提高了那么一點,但也就一點點而已。
三、微信推廣
我沒有開通微信公眾號,因為我自己都沒有關注幾個微信公眾號,感覺這個東西推廣不靠譜,但是我有1個微信私人號,好友數8000個,后來因微信政策變化,我就不能再加好友了。我主要還是在朋友圈推廣,發一條廣告APP的下載量在一個小時內可以增加500次左右,于是我就堅持每天發,發了2個月,差不多這8000個人都下載了APP了。看來還是要堅持對一個用戶推銷三次以上,用戶才會接受。
四、安卓應用市場
1、首發
看到應用寶說一次某應用在他家首發有60萬下載量,我就屁顛屁顛的去申請了個應用寶首發,首發那天我一整天都守在友盟前面度過的,看了一天友盟,安卓下載量比平時一天多了……300……我真的沒有說謊,就是多300,一個都不多。不吹牛會死啊,太失望了,帶著對騰訊的失望,又申請了小米應用商店的首發,這個稍微靠譜點,首發給了4天廣告位,4天總共安卓下載量有8000,后來我又申請了360首發、聯想樂商店首發,效果和應用寶沒有什么差別,慘不忍睹,再也不相信首發了。做了應用市場首發清單,供大家參考:

2、禮包抽獎活動,這個是要花錢買獎品的,我好不容易說服公司拿了1.5萬出來賣獎品,和3個應用商店做了抽獎活動,但是結果和不花錢的首發效果差不多,我估計公司以后再也不給我錢做推廣了。以下是一個應用商店禮包抽獎名單,供大家閱讀參考。

3、刷量,打開各安卓應用市場,排名靠前的應用,下載量都是幾千萬、幾百萬,基本都是刷量,除了小米和UC應用商店,國內所有的應用市場都可以刷量,目前刷量的價格基本是1萬個量40元,至少要刷100萬的量才能在分類里面有點排名。當然安卓也有刷榜,400元/天,7天起刷,不進總榜,進熱門榜或飆升榜就算,刷量和刷榜都需要付費,我自己掏了500把百度應用的里面下載量刷到了20萬……呵呵……估計也能騙到不少外行人。
4、加后綴,起初我應用名字就是2個字,連個后綴都沒有,后來我在名字后面加了個后綴詞,當然這個詞肯定是熱門關鍵詞,加了后綴之后,果然第二天開始下載量迅速提高了50%。從此到現在,我都在研究后綴,不過360、百度、豌豆莢、應用寶這四個應用市場都不讓加后綴,只能在其他應用市場添加。
五、APP STORE 推廣
1、找分類
最早我把APP放在社交類,使勁在微博和豆瓣推了幾天,好不容易穩定在分類160名左右,結果后來蘋果的分類只顯示前150,我再搞了幾天月也沒有辦法穩定在150名,就干脆改到旅游類,結果馬上穩定在前150了,目前穩穩在旅游類前120名。估計每天也能帶來一點點下載量,如果能擠到前50名,應該會能帶來很大的下載量。
2、起名
我研究了下社交排行榜前100名,很多排名靠前的APP,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APP名字后面都接了一大串的低俗詞語,如:寂寞、單身、約會、陌生人、婚戀、戀愛、性感、激情、相親、妹子,美女等刺激男性荷爾蒙的詞,于是我也在APP名字后面加上了撿妹子,結果排名立刻漲了20名,你別說,還真是有效。
3、蘋果刷榜
因為公司預算緊張,我沒有付費刷過榜,只是了解了一下,如現在的游戲、社交、旅游三個分類榜的前20名,幾乎都靠刷榜刷進去的。刷進榜之后就維榜,沖分類榜前20名費用至少要5萬,維榜費用每天至少要2萬。沖免費榜前100名,費用就翻幾倍了。現在刷榜維榜都是用積分墻,我覺得多盟、有米在悶聲發大財。
六、媒體推廣
說起這個就全是淚。我找了所有的科技博客,什么36氪、創業邦、快鯉魚等等尋求報道,每個網站都有2個大大的按鈕【求報道】、【投稿】,我既申請了報道也投了稿,過了3天石沉大海,然后我就繼續申請,再過3天還是石沉大海。后來我在投資類的QQ群吐槽,群主說,你什么是見過他們網站報道融資100萬的項目,別人融資100萬都是對外宣傳500萬,你過幾天等他們忘記了,就說自己融資了500萬,肯定給你報道。恩,行,那我就等過幾天他們忘記了再去求報道把。看來不吹牛不務虛是不行了。
這2個月下來,個人覺得最好的推廣辦法還是應該集中兵力做應用市場推廣,其他微博豆瓣微信做做品牌推廣還不錯,但下載轉化率太低。個人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把產品做好,讓用戶主動分享把產品到微博和朋友圈,推廣起來就輕松,這個也是真正能免費長久帶來的下載量。最好我也覺得一個不會吹牛不會刷榜的的推廣人員肯定不是好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