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微信電商,目前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基于微信通訊錄的 C2C 電商平臺,比如口袋購物和錢方的喵喵微店;另一種是基于嫁接在微信公共平臺體系之上的 B2C 開放平臺,比如口袋通還有即將于月底出現在微信一級入口中的京東微店,后兩者是與微信支付體系緊密整合的。
就第一種而言,個人覺得它依托群發信息、或轉發商品信息至朋友圈展示商品,更多的是依賴熟人關系賣貨,更像是淘寶小店主,一方面微信本身就對營銷信息有一定打壓,且這類信息畸型增長對朋友圈而言也可能成為一種暴力,長期來看,個人并不看好這種模式(雖然打開朋友圈的頻率可能高于公共號)。
而第二種應該是競爭發生的重點區域,不管商戶在淘寶、天貓及其它中心廣場式的平臺做得難不難,微信電商都應該是品牌商的一個選擇,因為這代表著一種去中心化的非入口模式,一個新的渠道,而且,如口袋通創始人兼 CEO 白鴉在口袋通沙龍上介紹的一樣,“淘寶賣家是沒有自己的流量、沒有粉絲、沒有平臺大數據的”,他認為賣家得到的只是過了氣的數據—上一波的流行趨勢。”其實,如果拿不到淘寶的流量資源(推薦位、搜索關鍵詞)等是很難在淘寶上生存的,by the way,淘寶之前公布的商家數達 800 萬。

換言之,如果起點相近的話,在購買一次即是會員這樣的前提下,口袋通這樣的模式更依賴的是后天對粉絲的苦心經營。當然口袋通這樣的產品會提供一整套的 ERP、CRM 及營銷插件服務。商品的上下架、庫存管理、粉絲分層管理、多個電商平臺物流統一物流追蹤等都是通過這一平臺解決的。就口袋通而言,其商戶大都是從淘寶的第二梯隊皇冠店整合過來的,開始時,有著多年電商經驗的口袋通團隊在線上(YY 課堂)、線下都有一些微信營銷培訓,也會幫一些優質商戶推推流量,但不會是常態。
當被問及,未來微信平臺上會不會如淘寶當年那樣成長起來一些網絡品牌時,白鴉告訴36氪,微信這個去中心化的生態不是個造神的地方,它產生的不是長尾,不大可能出現像每年交易額高達 10 幾億的賣家,因為那是不健康的,而更適合一年有個 20 到 30 萬訂單,幾千萬的交易額這個量級的商家。“
白鴉認為,微信這個平臺上能容納的類似玩家每個垂直領域大概會有 2-3 家,各家拼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服務,而口袋通做的只是電商這一個重直領域,并未涉及生活服務,原因在于“每個垂直領域都需要一套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點餐的和購物的完全就不一樣”。上線一年入駐商戶約幾萬家(具體數字不愿透露)。之前所謂騰訊“國家隊”也做了三番五次,不過都沒做起來,白鴉認為很大原因在于微信的人沒電商經驗。
不知道即將入駐微信一級入口中的京東微店會怎么玩兒現在還不清楚,不過聽起來“一級入口”這個概念不像是純粹去中心化的玩法(該入口已于 27 晚開始內測,已在測試的“購物”標簽表明它仍是中心廣場的模式),目測現在入駐的品牌商家多為傳統專賣品牌及近年興起的一些網絡品牌,這應該是跟京東商城的品牌有所重合的。
目前,無論是口袋通還是京東微店都暫不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