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創業者和投資者本來對自己的網站都寄以厚望的,由于認識上的偏差,網站走到了的死胡同。根據羅伊網的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國內的網站至少有85%以上都不同程度地經歷過惡性循環期,現在只好有70%的網站都處于惡性循環狀態中,特別是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要發揮網站的價值,就必須從根源上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
資深的互聯網孵化專家根據多年的互聯網實戰運營經驗,給中小網站提出了幾個建議,希望能對廣大中小網站的創業者、投資者和的管理人員有所幫助。
一、資金
有了互聯網之后,業界就流行了“燒錢”這個詞語,所以大家心里都明白互聯網是個很燒錢的活兒,但是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并都沒有冷靜分析和重視。2000年之前的創業者選擇互聯網可能只需要幾十萬或幾百萬就把網站做成功了,所以到目前為止,如果身邊有幾十萬的創業者也都選擇互聯網創業了,而且信心十足,不管誰的忠告和奉勸都聽不進去。其實真的要投資互聯網,沒有幾千萬作為后盾,真的還是不要投,因為必敗無疑!其實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創業時機已經過去了,現在不可能還是拿著馬云、馬化騰這些前輩的創業案例來作為自己的創業參謀,現在的互聯網創業要像史玉柱那樣,投資5個億,三年時間就把公司做到上市了,沒有資金,或者資金很快就用完了,那么你的項目必然會進入惡性循環,辦公位置租偏一點,辦公場地租小一點,設備買差一點,人員少招一點,推廣少做一點,高薪的辭退一點,試問,這樣的狀況,你還夢想著能把網站運作得起來嗎?!
二、人才
可能許多互聯網的創業者都是在網絡公司工作過幾年的,都以為自己是個多了不起的人才,然后總想著自己當老板肯定能干得比原來的老板出色,于是創業過程中通常都是目中無人的,藐視群雄,公司里面從來沒聘請過高薪的人才,總覺得自己就什么都行了,干嗎還付那么高的工資給人家,總認為如果應聘者是人才的話干嗎還來打工啊?俗話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一個項目這么容易能做的起來,那誰都可以干互聯網創業了,如果再碰到前面所提的資金問題,那么就更加惡性循環了,越沒錢就越不可能聘請人才,越沒人才呢,業績就越不好,就越融不來錢,那么公司關門就是一轉眼的工夫了。
三、模式
許多創業者總是非常自傲,總認為自己的模式完美無暇,天衣無縫的,別人的建議總能找到一大堆反駁詞,別人的勸告總是無法虛心接受,其實很有可能就是因為自己的商業模式策劃有問題,已經給公司的困難埋下定時炸蛋了,如果一個模式那么容易就被你給完善了,那么中國所有的網站不都成功上市了嗎?如果一個模式那么快能成型,那么所有的互聯網專家不都全失業了嗎?還有一種情況也同樣會導致了項目進入惡性循環,很多人喜歡模仿別人的模式,當自己的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就改變方針模仿其他人的一個模式來做,沒想到效果還是不理想,然后能又趕緊改變政策,再模仿另一個人的模式,就這樣最后網站不斷的在修改,技術天天在開發,業績一天天下降,模式天天在改變,天天在淘汰,然后天天責怪策劃部的人員沒用,最后人心散了,面臨的是倒閉。
四、運營
也就是有了前面所提及的沒錢,沒人才,所以許多創業者就開始把責任都押在運營上面了,其實他本人也不懂運營,公司更沒有運營的人才,結果網站雖然運營了兩三年了,可是還是沒有流量,網站PR值還是處于0或者1,達到2的就已經很了起了,百度收錄還是那么可憐的幾個。在推廣方面,總想著不用花錢就能推廣的,總想著現在的網站就能收廣告費了,怎么不想想自己要做廣告想著不花錢,而人家怎么可能到自己的垃圾站來投廣告呢?還有許多創業這是技術出身,自己除了擔任CEO,還擔任技術總監,還要兼任運營總監、策劃總監、行政總監的等等,怎么自己不照照鏡子,如果這樣也能行,那么中國得有多少人才失業啊?一個公司如果是這樣運營的就能發展,那么馬云何必6億代價請衛哲?新華都何必10億代價請唐俊?他們不都是成傻瓜了嗎?于是惡性循環就開始了,沒有運營人才,網站怎么可能做得成功?怎么能吸引到風投?找不到資金的注入,就更不舍得聘請運營人才了,那么結果只有一個,這個世界上沒有奇跡,不要有任何夢想了。當老板需要有魄力,當你困難的時候,如果你有魄力聘請個運營高手來幫你,或許就能轉危為安了。
五、心態
心態決定一切,所有的事情都影響著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心態,如果心態沒有調整好,那么也必定使公司進入惡性循環狀態,效益不好,就沒信心了,對團隊沒信心,對項目沒信心,那么就沒信心再投錢了,于是越沒錢投入,所有的狀態就更加不好了,那么心情就更加糟糕了,那么最終結果只能關門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