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容聯 云通訊 PaaS企業云
艾瑞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
2016年云計算落地迅速,而融合也成為云計算的大勢所趨。這其中包括:技術上的融合,如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融合、開發和運維的融合;產業上的融合如IaaS、PaaS和SaaS的融合,云計算產業、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的融合;企業的融合,如位于產業鏈不同節點的企業互利、共贏,融合成為云服務生態圈。
2016及未來的關鍵詞:融合、開放
IaaS、PaaS和SaaS不再有明顯界線
PaaS層的玩家雖然沒有SaaS的海量終端用戶和IaaS層的規模效應,但當云計算發展到一定程度,IaaS企業在性能上差距不大,價格戰也非長久之計,最終會演變為功能之爭也即PaaS之爭,PaaS與IaaS也越來越難以清晰劃分。
從產品本身來說,國內的SaaS仍不夠開放:開放的API不足夠多,導致企業采購服務后難集成,在企業內部仍形成眾多信息孤島。
因此,PaaS在未來占比會大幅增加,PaaS廠商(指不打包基礎資源僅提供細分領域單向能力的PaaS)成長為巨頭仍可期待。PaaS層面對的是開發者,功能的強大性、穩定性,API定義的簡潔性、規范性,技術文檔的可讀性至關重要。
從技術角度看,隨著API調用越來越多,跨層應用越來越多,例如在云通訊領域,PaaS+SaaS服務商容聯云通訊這樣提供通訊類的工具,SDK部分是在PaaS層完成,但后期所有的短信、語音、呼叫中心等功能都是在網頁端或者App(SaaS層)完成。目前,已經有通信即服務、后端即服務等不同概念。
云通訊PaaS:功能本身最為重要決定性的6大要素
1、隨時接入
企業通訊服務可通過各種統一標準的API和SDK以不同技術從不同平臺不同終端接入,讓服務不受時間、地點、設備限制,在多終端隨時隨地進行。
2、自助服務
消費者可單方面部署資源,無須與云通訊服務商人工交互,省去硬件購置于部署的時間,效率最大提升,最終實現開發運維的一體化。
3、資源共享
也即資源池,通過物理資源與邏輯資源解耦,實現全方位通訊能力的資源池化,最終實現電信級性的共享服務諸如容聯號碼衛士、語音通知、智能呼叫、短信驗證、云客服等通信服務,還能夠為TOB中間商除外的ISV、系統集成商等提供專業的運營輔助增值服務。
4、彈性擴展
因資源池資源遠遠大于單用戶/客戶所需,使得看上去近似資源無限。在次基礎上,資源可以快速部署和使用,有時是自動化地,以便能迅速擴大和縮減規模。
5、服務可計量
為對資源的抽象使用提供可計量的能力,即需即用,按需付費,賬戶管理、計費管理、充值管理、號碼配置管理、多通道管理等。
6、服務鏈條可擴展
客戶希望能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更多的一站式服務,比如從短信到語音,從PaaS到成品的SaaS,舉例,一個旅行社,在容聯云通訊平臺最初的需求是短信和流量,但后期隨著不斷投入和整合,又能夠同步集成云客服和呼叫中心,這些技術要素和相應的需求要素相互促進,相互融合。
未來,不同垂直領域的云服務商將選擇不同的生態模式,以上6大要素是云通訊PaaS服務商的決定性要素,同時,諸如容聯這樣在某些場景中具有明顯優勢,在產業鏈不同位置都具有互補效應,既打造了產業閉環,但仍對每一層開放,最終能夠形成一個融合、開放的以通訊為核心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