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不論是通過APP、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辦理業務的用戶們只需要和機器人交流即可獲得一系列服務,提供擬人化交互的機器人,可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咨詢、業務查詢等工作。
這就是小i機器人的魅力,2012年與招商銀行合作的智能客服機器人上線半年后捆綁用戶量就超過180萬,平均每天交互量40-60萬通,其中95%為機器人自動回復處理,問題解決率高達98%。
小i機器人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化平臺供應商,提供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深度語義交互、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等在內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及將技術與通信、金融、政務、法務、醫療、制造等行業深度結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體系,為上千家大中型客戶、數十萬開發者及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全球用戶超過8億,實現了AI的大規模商用落地。
作為小i機器人重要分公司落戶貴陽的貴州小愛是當地人工智能的代表同時也是數博會高級合作伙伴之一。2016年數博會上,小i機器人與貴陽市政府聯手發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貴陽大型數據集基礎優勢,提供精準的AI云平臺服務,并通過大量真實用戶的使用可進一步提高AI輸出結果的精準度,基于該平臺的多個政用、商用、民用項目在國際上屬于首創。今年,小i機器人為數博會帶來了25位機器人“志愿者”,現場為觀眾提供服務,同時還發布了“交互式大屏智能交互機器人”。該機器人能看、能聽、會說,會思考,可以通過語音或者觸屏的方式與用戶自然溝通,可以應用到商場、展館、酒店、機場、服務大堂(如景區、銀行、營業廳、政務辦證大廳)等場所,完成智能導購、服務咨詢、政務協助等功能。
在今年的數博會上,小編專訪了小i機器人高級市場總監毛偉民先生。關于小i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及市場前景,毛偉民先生一一為我們做了解答。
小i機器人高級市場總監毛偉民
以自然語言處理為基礎的AI產業化能力是小i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
在本屆數博會小i機器人的展臺現場,小編注意到,一款霧氣繚繞的“美女機器人”吸引了諸多觀眾的眼光,大家紛紛駐足拍照留影,并發出驚嘆: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毛偉民向小編解開謎團:觀眾們看到的“霧氣繚繞的機器人”實際上是一塊3D霧幕,用霧氣做屏幕代替了傳統的投屏幕,視覺上更加逼真,能極大程度地吸引人的眼球,不僅能聽會說,在回答答案的同時還通過算法達到嘴型和表情的實時匹配。未來將會在服務行業等多個領域推廣運用。
“霧幕黑科技”讓觀眾爭相駐足拍照
在數博會小i機器人展臺,一個名為“Ina”的機器人極具人氣。毛偉民介紹道,Ina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具有強大、精確的中文自然語言綜合處理能力。“這款機器人不僅能懂人類的說話,回答準確的答案,如果給它某一領域的知識,她就可以稱為該領域的專家。
Ina一般應用在哪些領域呢?毛偉民說:“Ina可以應用在金融業、政務服務大廳、運營商營業大廳等,可以咨詢所有的問題,形式比較炫酷,參與度較高,人機體驗非常好。”Ina就是一種實體客服機器人,而且早已在很多銀行大堂投入使用,擔當銀行大堂經理現場幫助用戶處理咨詢、辦理、引導等客服工作,未來的使用領域和場景會更豐富。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習慣的變化,促使傳統以人工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客服形態不斷向自動化、智能化、人性化、多渠道的方向衍進,小i機器人的Ina就是一個典型的樣例。為解決企業的業務需求問題和用戶的體驗問題,采用深度語義技術的小i智能客服解決方案正在幫助企業構建高效先進的智能客服平臺,代替一些低價值、重復性、標準化的崗位和工種,從而顯著提升服務效率和降低服務成本,有效改善用戶體驗和提高用戶滿意度,助力企業領跑市場前沿。
據了解,小i機器人已占據智能客服90%的市場,“我們的宗旨是為每個人的生活帶來改變,機器人的第一條原則就是為人類服務的,代替的是人類傳統的、重復的工作,讓人類從這些工作中解放出來,做有意義的事情。”毛偉民補充道。
目前,小i機器人已實現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能辦公、智能硬件、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8大領域布局。小i機器人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運用AI技術深入各個行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幫助企業和政府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如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工作、生產效率,幫助管理者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洞察和決策,實現智能化運營。
解決方案之外,小i機器人針對客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毛偉民說,“我們會和國家級的學會、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實施專業培訓和指導。我們是一家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同時也有著完善的服務體系,我們有上百人的項目實施團隊,還有為客戶提供培訓的體系。”
市場+技術,小i機器人的制勝法寶
目前,小i機器人的主要市場在國內,作為一家中國的本土企業,海外業務的拓展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小i機器人正在以香港為橋頭堡,通過區別英文和中文的語序及思維、邏輯方式,行成其獨立的英文語義處理技術體系,逐漸向東南亞市場拓展。
本土企業進軍海外是個難題,海外企業要進入中國也有壁壘,如中文語言障礙。“這臺Paper是日本軟銀的,它進入中國市場這套系統也要更適合中國,小i理所當然稱為其國內的重要合作伙伴,專門負責系統和中文體系的運營。現在它會用中文和你交互。所有的機器人人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硬件,一個外觀,一個載體,小i提供的是云端的大腦和服務能力。”毛偉民向小編介紹道。也就是說,小i機器人能夠為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智能硬件提供具有交互能力的智慧“大腦”,讓這些有或者沒有人形的智慧終端為人類服務。
“人工智能的發展比我們想象的要快”
“人工智能不是一些技術的概念,也不是用來做一些酷炫的產品供我們自娛自樂。人工智能應該發揮它的價值。”一如小i機器人創始人、CEO朱頻頻所言。目前,小i機器人專注于B端市場。關于未來,毛偉民很樂觀:“人工智能要達到人類所理想的水平,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可能10年或者更久,但AI的發展遠比我們想象的到來要快。”
小i機器人成立了17年,有著自己的市場壁壘。“我們有自己的平臺,每年有數百億次的人機交互數據,積累了全球最大的行業語義庫和知識庫,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未來,小i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為更多人帶來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