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蘋果(Apple)數字語音助理Siri帶動的風潮,正式啟動了數字語音助理世代,包括Google、亞馬遜(Amazon)等也紛紛推出自家產品如Google Assistant、Alexa,并應用到包括智能音響甚至車載娛樂資訊系統上。
而除了語音助理外,也有越來越多機構及企業使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等人工智能(AI)技術來開發所謂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作為虛擬助理,主要用于數字商務及客戶服務領域。這些聊天機器人可回答重復性高且簡易的問題,大幅降低企業客服中心的成本。
根據市調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預測,未來4年(2018~2022年),全球聊天機器人市場規模將以24.43%的年均復合成長率(CAGR)穩定成長。報告指出,推動聊天機器人市場成長的主要動能無疑是企業看中這類對話軟件可簡化客戶服務并省下大筆成本。
而這主要基于對網絡自助服務(self-service)的需求持續成長,尤其是在支付及匯款應用領域,這也是為何至目前為止在聊天機器人技術投資最多的都是零售與金融領域。
據科技網站Retail Dive引述一項由咨詢公司Accenture發布的報告指出,預計到2035年驅動更先進聊天機器人的AI技術將促使12個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率翻倍,同時透過自動化客戶服務將勞動生產力提升至少40%以上。
另一項由Salesforce旗下MuleSoft委托、由Opinium Research進行的調查則顯示,全球有超過43%的消費者過去12個月在與某家機構聯系時,曾與聊天機器人對話過,但其中僅38%表示得以解決問題。這也凸顯出,多數企業機構必須持續在聊天機器人技術及功能方面下更大的努力及投資。
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也指出,目前限制聊天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快速成長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關意識以及技術標準化。舉例來說,在許多新興市場,多數消費者并不清楚聊天機器人的功能及作用,尤其是在如巴西或印度等人口規模龐大的國家,這也限制了聊天機器人的廣泛采用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