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撥打電話進行商業營銷、惡意騷擾甚至進行詐騙等不法行為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騷擾電話舉報量近14萬件次。騰訊手機管家騷擾電話標記量為8289萬件次。綜合各類舉報投訴標記數據對騷擾電話的類別進行分析,多數騷擾電話為商業營銷類,廣告主商家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險、房產中介、教育培訓、食藥等行業。涉嫌違法犯罪類、惡意騷擾類電話在總體規模上明顯少于商業營銷類電話,典型的有詐騙、“呼死你”“響一聲”等。
騷擾電話黑色利益鏈的三大主體
騷擾電話形成龐大黑色利益鏈,嚴重侵害用戶權益。騷擾電話源頭需求方、騷擾電話呼叫方、用戶個人信息收集者等均牽涉其中,他們利用法律法規和監管的漏洞牟取暴利。
1.騷擾電話源頭環節。騷擾電話的源頭環節按照內容分類,主要包括商業營銷活動的廣告主、詐騙等違法犯罪份子、存在惡意騷擾需求的個人和企業。商業營銷活動的廣告主來自各行各業,因電話營銷資費低廉、推廣范圍廣等特點,將電話營銷作為其廣告投放的主要方式之一。詐騙等違法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電話業務的隱蔽性,通過設計話術腳本,結合非法獲取的大量通信用戶的個人信息,實施大范圍的詐騙等違法活動。惡意騷擾電話的需求方以利用電話對大眾通信的必要性,實現諸如逼迫用戶修改差評、打擊競爭對手、獲取勒索費等目的。這些利用電話實施惡意騷擾行為的成本低、效果明顯且難以溯源。
2.騷擾電話呼叫方。騷擾電話呼叫方分為兩類,第一類撥打者即騷擾電話源頭環節的主體,出于商業營銷、違法犯罪、惡意騷擾等目的,通過個人手機、固話或IP電話軟件等方式撥打電話,在牟取利益的同時對廣大用戶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第二類是受需求者委托的專業呼叫平臺,他們利用自身掌握的號碼資源,根據需求方的要求給用戶撥打騷擾電話,并從需求方獲取經濟收益。
出于躲避電話攔截和溯源的目的,很多騷擾電話呼叫方還會使用一些違法違規的設備和軟件實施呼叫,如“貓池”、虛假改號軟件、“呼死你”軟硬件等。這些騷擾電話在技術上實現有效識別和精準防范有一定難度,且有法律風險。
3.用戶個人信息收集者。用戶個人信息收集者通過網絡爬蟲、資源購買、客戶共享等方式,將擁有的號碼資源按年齡、性別、地域、消費能力、社會職務、個人喜好、個人資產等標簽進行分類,為廣告主提供用戶群體分析業務,從而提供精準營銷;為詐騙者提供騙局的信息來源,從而實現精準詐騙。在用戶個人信息收集者的推動下,用戶在上網、看病、辦卡、參加會議、買車看房等日常生活中填寫的個人身份信息就在不經意間整合到一起。
由此可見,騷擾電話的源頭和呼叫方來自各行各業,用戶個人信息收集者潛伏于地下,獲取數據的渠道來源也非常廣泛。要在短期內遏制騷擾電話問題,單純依靠通信管道實施被動性防御,很難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效果。
十三部委聯合行動開啟共治新局面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治理騷擾電話有關部署要求,工信部等十三部委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開啟了社會共治騷擾電話問題的新局面。本次專項行動的亮點和創新舉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多部門聯合齊抓共治騷擾電話。積極推動源頭治理,明確了多部門聯動協作的機制,各部門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對金融、理財、保險、房產、教育培訓等社會關注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規范整治源頭商家,嚴懲不法分子,合力斬斷騷擾電話黑色產業鏈。
二是強化通信渠道管理和技術能力。提出全面提升技術防范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騷擾電話預警識別、攔截處置和倒查溯源能力,構建“主叫號碼鑒權、網絡監測攔截、智能終端防護”三位一體的騷擾電話縱深防御體系。
三是建立聯合懲戒制度。針對存在嚴重騷擾電話違規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懲戒機制,形成政府部門協同聯動、行業組織自律管理、社會輿論廣泛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
對社會共治騷擾電話的四點建議
十三部委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初步構建了集結社會各界之力,共同治理騷擾電話這一頑疾的新格局。長期來看,要實現從根本上解決騷擾電話問題的目標,建議在當前工作基礎上,開展四項工作,深化社會共治。
一是完善騷擾電話治理頂層設計。參考國外治理騷擾電話的做法,并結合我國垃圾短信息治理經驗,應盡快研究制定打擊騷擾電話法律法規,明確監管部門和各市場主體責任與義務,確立違法行為的內容和判定標準,制定騷擾電話懲戒約束措施。加速推動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建立數據泄露通知制度,要求數據控制者在用戶個人數據丟失、被盜以及以其他方式泄露后,及時通知主管機構及當事用戶。
二是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對黑色產業新型技術威脅的監測和打擊。加強對“貓池”“脫庫”等黑色技術的防范打擊。建立覆蓋事前風險評估、事中監測預警、事后聯動處置的體系化監控機制,積極消除安全隱患。針對電子商務平臺、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渠道,加大處罰力度,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引入技術撥測手段,加大對黑色產業的打擊力度。
三是引導各行業建立騷擾電話治理自律體系。鼓勵有關行業的協會組織依法制定電話營銷服務的自律性管理制度,從電話營銷服務規范、內部管理制度、技術手段保障、關鍵數據管控等方面建立行規行約,引導會員加強自律管理。定期開展服務滿意度調研工作,調查了解用戶對于行業電話營銷服務的實際感知。
四是探索構建“謝絕來電(Do Not Call)”治理依據和配套平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建立“謝絕來電”登記制度,要求電話營銷者不得向在“謝絕來電”官網注冊的用戶撥打營銷電話,否則將予以嚴懲。“謝絕來電”機制一般包括法律法規和網站兩部分,法律賦予了謝絕來電官網作為全國跨行業統一平臺登記和管理用戶接聽意愿,對騷擾電話廣告主實施處罰的法理依據。網站為用戶注冊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注冊和投訴渠道。我國可參考其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探索社會共治的新模式。

免費試用

電話邦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