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書樂
我曾經寫過一個段子,說的是這一兩年里微信營銷的歷程:
“微信營銷本身是被過度炒熱了,所以吸引了很多企業進去,進去以后發現做不好,怎么辦,先培訓,吹的神乎其技,但用起來發現,還是不好,怎么辦?繼而再推銷各種昂貴的公眾號定制開發、搞功能大而全的手機網站。結果,培訓的跟搞項目的賺到了錢,被培訓的還是沒打開微信營銷的通路,賣應用的也賺到了錢,買來應用的花了錢的卻沒有個好下場。”
搞微信培訓的、搞微信服務平臺的其實都是微信的第三方服務方,或者更通俗的說,是不會被封殺的“外掛”,存在即合理,可種種亂象,卻成了這個很有錢景的移動領域的最大危機。
微信“大亂”時代在終結
其實并不是說,有關微信營銷的培訓和各種第三方平臺不好,只是因為微信營銷的概念炒得太火,結果市面上龍蛇混雜的過于嚴重。許多炒家借著賣概念為名殺入培訓市場或第三方平臺市場,自己都沒搞懂該如何做微信營銷,就將一大堆所謂理念囫圇賣給了客戶。還真敢開價,一場培訓,就學會了開設公眾號,也要花個三五千;一個第三方平臺服務,給企業植入一些刮刮樂、大轉盤什么普及型“外掛”,動輒就是好幾萬。而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微信第三方服務公司現在已超過二三千家。
可想而知,一個太亂的市場將會產生各種的不靠譜,筆者判斷2015年開始,本著忽悠的心做微信培訓的培訓師們會漸漸開始歇菜,而那些套個模版改些應用就敢自稱微信服務商的“小三”平臺們則會大多找不到北,在同質化的市場里不是活得更好,就是活得更慘。在一個有著8億用戶、面向數千萬有著移動營銷需求商家的微信平臺上“求生存”,如果你做的東西不靠譜,是很難繼續混下去的。
其實,這基本上是所有互聯網新興領域都會有的通病,但“大亂之后必然大治”也是其必然的歷史規律,君不見,微博、電商、團購乃至打車應用都是如此走來,關鍵在于,當前火得像燙火山藥的第三方服務市場,該用什么樣的服務模式來征服用戶的心?
微信早就為服務商們留了“后門”
從服務的本質上來看,比培訓更容易見到實效的是第三方平臺。本身微信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bug”,為很多開發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對于公眾平臺而言,它的原有后臺的功能有點顯得過于簡單,盡管每次微信版本更新都會吸收一些第三方服務平臺里備受推崇的應用,但是畢竟太少。
且微信亦有私心,作為平臺方的它也想將一些成熟的特色化應用作為“私人定制”,服務于企業,為以后可能的盈利模式鋪路。只是,就目前而言,微信還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少數幾家企業享受了此種服務。對于張小龍的團隊來說,起不了規模的東西,就不是微信的團隊目前所應做的,又做甲方又做乙方難免會迷失方向。
所以,在微信的社交世界里往后一百米,更為龐大的、數以百萬計的企業亟待第三方服務商的支持,它們也同樣需要“私人定制”業務,而這一塊巨大的市場,就是微信必須聯合第三方平臺們一起玩的。

互聯網化的營銷才是真微信營銷
沒有一個企業的微信營銷是一樣的,因為特色不同、需求不同,因此許多如大轉盤、抽獎、簽到這樣爛大街的應用,對于企業來說,意義并不太大,裝了應用后沒人來玩也是白搭,每個企業實際上最需要的是服務商體貼入微的運營指導,也等于是說“我知道你不能幫我賺錢,但你至少給我指條明路啊親!”
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出機會。就筆者所知,少量優質的第三方服務平臺已在大亂中依靠實實在在的口碑悄然崛起。媒體報道稱,在微信服務市場里盛傳著“微信三劍客”——什么?你不知道?OUT啦親!所謂“三劍客”,就是微盟,微庫,微信海這三個服務于微信的第三方平臺,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三劍客”在服務市場無論是用戶量、口碑都遙遙領先。在微信團隊的指導與支持下,這幾個平臺目前已有幾萬家至幾十萬家企業在使用。而就平臺服務的“真偽”而言,專注于系統化為品牌提供微信互動管理的微庫,更像是一個互聯網思維下的產物,而偏重于加盟代理、指導培訓的微盟和微信海,則更像把傳統生意搬到了網上的建站平臺。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大部分微信公眾平臺玩得比較轉的品牌,像YAMAHA雅馬哈摩托車、上海家樂福、聯華超市、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國網絡電視臺、蘇寧云商集團等,都選擇了入駐互聯網化比較徹底的微庫。筆者關注IT互聯網已有十余年,所以偏向于向大家簡單講講比較互聯網化的微庫平臺。
微庫能成為微信官方首個接入開放平臺的平臺,并不是巧合,恰恰是微庫完全依靠自主研發的系統去服務客戶而不是去做銷售拉客戶的思維在發揮作用。對于微庫而言,微庫也像微信一樣,是一個“用戶體驗至上”的產品,只有企業用戶在不依賴培訓、線下會議學習的情況下自己能玩得好,那才是真的好產品;而僅僅只讓用戶在后臺推送點文章、送點優惠劵是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失敗,因此,微庫的作法是什么流行玩什么,什么熱點做什么,除了微商城、微客服、幸運抽獎、微投票這種標配服務外,微庫的團隊還緊跟各種科技及社會熱點,開發了諸如挑戰冰桶、圍住神經貓、FlappyTube、中秋吃月餅等新潮的應用,以此來滿足企業用戶想跟進熱點討好自己用戶的需求。此外,在規則的約束下,微信的認證服務號每月本來只能發送4條消息,而微庫則考慮到企業與消費者的實際互動需求,利用獨特的算法,將每天推送信息的次數上升至33次,使得運營的企業們可以依賴微信+微庫提供的雙體系與粉絲們實現更豐富多彩的社交互動。
微信VS淘寶,且行且模仿
顯然,微庫對于自己有著精準的定位,借助微信這個大的社交平臺,開發出了專屬自己的、更為靈活的強大應用體系,可以充分為入駐企業進行最適合的營銷“混搭”——但僅此還不夠,能夠打破微信的瓶頸,為品牌們進行有效的“大數據”分析,才是技術服務方們關鍵的殺手锏。據微庫的CEO Eric xu透露,微庫相較于其他第三方平臺的核心優勢,其實就是在大數據的統計跟分析上。如在其“互動報表”功能中,用戶可以看到整個公眾賬號的運營報表,包括互動信息的走勢、互動規則匹配TOP10、無匹配關鍵字等內容,而且微庫還通過自己獨特的算法,可以統計到近 30 天的數據,并且還可以自由設置時間段進行查看。這些功能,都無疑能夠高效的為企業提供最真實有效的微信營銷參考數據,幫助品牌提升互動效果及銷售轉換率。
跟馬云2003年搞淘寶網的時候一樣,淘寶網真正火起來,是淘寶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周邊的很多朋友同學親戚們忽然一夜之間就在淘寶上賺到錢了,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就像得了流行病一樣都搞淘寶了。回到微信營銷這件事上,其實跟淘寶的事件是異曲同工的,如果你聽你的朋友同學親戚們忽然有一天跟你說在手機上賺到錢了,他的微信公眾號有幾千幾萬個粉絲,每天有十幾萬的互動,隨便發條信息就能接100個單,那么到那時,你還閑得住嗎?因此,筆者認為,微信營銷要火,移動營銷要火,關鍵是眾多的第三方服務商們要回歸到“幫助客戶賺錢”這件俗事上,不要搞那么多培訓那么多會議那么多聽了就忘的東西,而是要實實際際的幫助客戶用好互聯網的產品,引導品牌們在移動端布局,圈養消費者,也要幫助客戶開展切實有效的移動端運營,告訴用戶怎么做創意,怎么搞流量,怎么引粉絲,如果客戶都賺錢了,你還怕沒有錢賺么?
因此,一言以概之,第三方服務商們除了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也要提供有效的營銷策略、運營策略支持,將傳統企業從傳統營銷的思維中釋放出來,讓成百上千萬的企業真正快速入門移動營銷(不僅在微信還在其他平臺營銷),借助移動的“翅膀”讓自己的傳統生意飛起來,得到前景與回報。這或許也是微信官方跟第三方服務商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