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周,發了一份招聘啟事,招聘兩名編輯,要求是一名善于寫作;一名能做視頻。啟事的風格是模仿《非誠勿擾》里秦奮的征婚啟事風格。在華軍軟件園的重要位置上,也推薦了招聘啟事。
也許是金融危機的原因,又或許是推薦位不錯,最近十天我收到的簡歷不下100多份,對于大學生投身互聯網行業多少有點感想,隨意寫下幾點:
1 你要進入的這個行業是個飛速發展的產業,這個行業充滿了機會。
十幾年前,當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還在考慮行政事業單位的時候,互聯網是個純粹的忽悠行業,沒有人瞧得起。但現在,這個行業已經擁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很多八零后在畢業幾年內在這些公司里迅速成長,有的僅僅幾年就拿到了期權,有的買上了房子,還有的已經開上寶馬車。
司文敏是前新浪的公關總監,十幾年前,當她進入新浪的時候,親戚朋友都為她進入“忽悠行業”而惋惜,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十年后,她和她身邊的人,大多在互聯網里擁有了一片天地,很多成了總裁,有的還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十年前,他們無意購買的域名現在都價值數萬。
2 進入互聯網,你要保持摩爾速度。
IT行業有個有名的摩爾定律,平均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單位面積的半導體芯片數量就會翻番。我們的電腦變快了,因為CPU出了雙核、四核;我們的硬盤變大了,九幾年上G的硬盤,現在已經上T,容量增加一千倍。我們的顯示器清晰度越來越高,兩年內,我們將迎來藍光時代。
在互聯網和IT圈子里,也有摩爾定律。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你的工作效率要提高一倍,這個行業的成功人士的薪水也會提高一倍,當然我說的是技術和產品開發人員。如果你要做個網絡編輯,你的知識量和信息量要提高一倍。你的交際圈子也在擴大,一年后,你會發現很多新的朋友,他們會撐滿你的QQ。
當然,也有的人保持著另外一種速度:跳槽的速度。
3 進入互聯網,你要象個出家人,對自己多些清規戒律。
互聯網很娛樂,很八卦,但我們不應當是主角。進入互聯網,你就把它當成一座廟,里面滿是清規戒律的廟宇,你可能看到很多低俗,但你不能低俗;你可以看到色戒,但你得戒色;你可以陶醉的陳冠希的故事中,但你絕對不可以是陳冠希。
我記得,有個論壇一個帖子,是關于“用友之狼”的:一個用友的人事總監對女孩“過分”熱情地遞名片,這事在網上被人爆料,帖子有成千上萬人留言,最后當事人終于丟掉了工作。
我還記得,一個在門戶工作過的,特帥的帥哥,找了幾個女朋友,最后他的“事跡”被一位“少婦”爆料,象情色小說一樣在網上四處傳播。
成了名的專家,也有類似的例子,天天求爺爺告奶奶四處刪帖子,好不尷尬。
說點關于簡歷的事情
該說點具體了,說說寫簡歷和求職的注意事項吧。
第一 能力很重要,要盡可能展現你的作品。
覺得你英語好,就翻譯一篇網上最新的英文新聞;懂網頁制作,不妨設計個專題;學過視頻,那就把作品傳到優酷上,把連接發在簡歷里;有博客的更方便,直接把博客地址貼上。我看簡歷的時候,對那些沒有作品的投遞者,基本上PASS掉。 大部分的簡歷都讓我一頭霧水,但當我看過求職者的博客,一般可以在五分鐘內決定是否聘用這個人。
寫博客不是簡簡單單的抒發心情堆砌文字,在你的博客上一定拿得出幾篇像樣的文章,要么有思想,要么文采好,或者秀秀自己拍的照片和視頻。如果進入IT行業,除了在四大門戶開博客,最好也在垂直網站開幾個,業內比較有名的,比如donews、techweb、賽迪網、天極網,在這些網站寫些對于互聯網或者IT行業的見解,和IT圈子里的人混熟了,自然不愁找工作了。
第二 附上照片。
以貌取人固然不可取,但沒有照片的簡歷稱不上不完整。正所謂“相由心生”,我們看簡歷上的照片,不是去挑美女帥哥,而是從長相上,大體判斷這個人的性格和為人。真要美得跟林志玲似的,我們也不敢用。
第三 要誠實。
你說過的事情,不能說十成都完成,但八九成得有把握。有一次,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特誠懇的樣子。我問他,一分鐘能打多少字,他說100字左右,我現場讓他打,他一分鐘只打了30字;另外一次,也是測試打字速度,被測是個女大學生,她趁我不注意,整段拷貝重復的文本。
第四 積累人脈,融入這個圈子
IT圈子很活躍,尤其在北京,每周都有各種各樣的聚會活動,Techweb的IT龍門陣已經辦了60多期,donews的5G也非常有名,搜狐科技有兩個活動,一個編輯訓練營,一個是博客訓練營。在這些聚會上,你會看到很多牛人和名人,或許你也會看到,未來會面試你的人。
第五 跳槽是件麻煩的事情
我對跳槽的人很挑剔。跳槽就好比女人再嫁,一個人再有水平,頻繁跳槽也讓人感覺不安全,就好比一個女子雖然看上去風情萬種,但大多數人很難接受他有若干個前夫,象謝霆鋒那樣大度的企業并不多見。精于跳槽的人,對于業務也許不熟悉,但對于行業和待遇往往了如指掌,這點我雖然不在乎,但面對這樣的求職者,總感覺有些吃力,就好比一個一個初涉情場的女子就碰到一個花花公子,讓我很有壓抑感。
互聯網時代,企業的資產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資產,員工跳槽就意味著資產流失,招一個不靠譜的人過來,有時會帶走一批人才,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所以,包括上市的門戶網站在內,有時寧愿培養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也不愿意接納跳來跳去的人。
對于跳槽過于頻繁的人,我只能接受兩個個答案:一是企業倒閉或者發不出工資,還有就是身體原因,比如生病返崗。前者的理由盡管可以接受,但也說明當事人對于企業的前景沒有很好的認識,缺少對行業的認識。
一般對于跳槽的人,我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同樣的理由你還會不會再跳?和領導處理不好關系責任是單方面的么?如果是裁員,什么不是別人,偏偏是你?
第六 別去靠熟人,要自力更生
朋友介紹了幾個求職者,有的甚至是以前同事介紹的,這樣人的簡歷我或許會瞄一眼,但根本沒有心思招進來,基本上連面試都不考慮。雖然說,舉賢不避親,但我覺得熟人推薦的人并不靠譜,有一次,一個前同事介紹她的女朋友應聘,我極其反感,連簡歷都沒看就推掉了,至今也沒和他再見面。
總結:
最后總結一下,我不是李開復,不會對大學生循循善誘。我就是告訴大家一些土招術,我相信在求職時好用。最后給大家打打氣,盡管現在是金融危機,但只要是勤奮、好學踏實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工作。這個世界上,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求職者,沒有招不到人才的崗位。
最后做個小廣告,我現在還需要一個視頻編輯。有意請發郵件到 mimi19730930#163.com(#改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