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了解了PV,UV,Visit等概念,知道了有多少的訪客來到站點后,接下來的一個關鍵指標便是“平均網站停留時間”。
這個指標由于其看上去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度量指標(不就是訪客在這瀏覽這個網站時花了多少時間嗎),因此,不少管理人員特別是其他非網站專業部門的管理人員可能會對其有特別的鐘愛:訪客在我們的站點上花更多的時間意味著我們網站的黏性越高,我們的網站為訪客提供了更有價值的內容和服務,我們的轉化訪客價值的機會也就越多。這幾種觀點乍聽起來并沒有什么大錯,但“平均網站停留時間”這個可愛的指標也有很多隱藏的陷阱。
“平均網站停留時間”是如何度量的?
當訪客向Web服務器發出第一個請求的時候,對這個訪客來講一個會話便啟動了。從這一點開始,在客戶瀏覽站點的過程中,每個請求都會對應一個請求時間而被記錄。比如:
點擊1:index.html(時間:12:01)
點擊2:member.html(時間:12:02)
點擊3:product.html(時間:12:04)
那么通常Web分析工具是通過計算在一個頁面和下一個頁面之間時間標記的差值來計算訪客花在一個頁面上的時間。上述例子中用戶在首頁(index.html)上的花費是1分鐘(12:01 – 12:02),在會員頁(member.html)上的花費是2分鐘(12:02 -12:04)。那么在產品頁(product.html)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呢?由于用戶從這個頁面離開了網站,我們無法得知用戶具體離開的時間點,可能是剛打開這個頁面便被一個電話叫走離開了電腦,也可能是這個頁面太難懂導致用戶看了好久也沒看明白直接關閉了。因此,通常Web分析工具會將這個頁面上訪客所花的時間定義為0分鐘。
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你會發現網站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頁面訪客所花的時間都是接近于0秒的。就拿我的blog來講,或者很多新聞站點的內容頁來講,大多數blog都是將多數內容直接放在首頁上,那么大部分讀者讀完文章內容都不會深入進行評論或回帖,那么這時候他們就直接離開了。
此時杯具出現了,在Web分析工具中對這種情況只能計數為0秒鐘,因此我們無法知道他們是花了10分鐘仔細閱讀并深入思考了,還是短短幾秒鐘不感興趣便離開了。因此,訪客最后1個頁面0秒鐘的停留定義是一個很可愛的陷阱。所以,如果你的網站大量的訪問都是單個頁面的訪問,那么你的訪問時間必定有大量趨向于0的數據,站點的平均訪問時間就是一個沒有多大意義的數值了。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在統計時剔除單個頁面的訪問數據,則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
平均網站停留時間的目標該如何定義?
如本文開頭所講,這個指標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非也~
如果您是為了幫助您的客戶盡快完成他們的任務(比如:購買,答疑解惑),那么目標就應當是越短越好;如果您希望您的客戶一同參與到網站的互動中來,那么時間越久會越好。
此外要注意的是,這個目標的定義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多”好還是“少”好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減少頁面數量達到“少”的目的,通過增加某一流程的頁面數量或在用戶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設置更多流程障礙來達到“多”的目的。而這些不恰當的手段和方法又會使網站整體用戶體驗下降,從而在其他更關鍵的數據上造成更大的損失。
所以,這只是一個指標,了解它,并讓它為你的最終價值而服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