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公安局新一代接處警系統上線運行
報警自動鎖定位置智能識別外語方言
南寧市公安局全新指揮中心
自動定位來電位置、智能識別外語和方言、系統智能提醒“賊來了”……南寧市公安局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升級打造集“指揮部、作戰部、參謀部”為一體的全新公安指揮中心。全新指揮中心到底長啥樣?27日,南寧市公安局新一代接處警系統上線運行啟動儀式舉行,為市民揭開了神秘“面紗”。
亮點1:實時獲取報警人位置,可輔助識別外語
據了解,110指揮中心日均接線約7000多個,其中有效警情4000多個。在接警時,經常會遇到群眾說不清路名或說錯路名的情況。對于接警員而言,必須常翻地圖強練內功,他們也因此被稱為“活地圖”。
新接處警系統啟用后,實現了報警定位功能。報警電話呼叫后,系統可實時獲取報警人位置,從而提升了報警定位效率和準確度,有利于精準派警。此外,新系統還增加智能語音識別功能,能對外語、方言等進行輔助識別,為外國友人和本地講方言的群眾報警提供便利。
案例:今年1月11日16時30分許,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新屋菜市發生傷人案件”。指揮中心根據報警信息,派警前往江南區新屋菜市處置,但未找到報警人說的案發地點及相關當事人。經再次確認,民警于17時25分,在西鄉塘區安吉大道蘇盧一路路口附近,發現嫌疑人并將其控制。因未能第一時間確認案發地點而影響后續警情處置,這類情況將成為“過去式”。
亮點2:指揮協同更高效,跨區域圍捕更快速
走進全新的公安指揮中心,100多平方米的高清大屏幕上,值班信息、警力分析、重大活動、輿情關注、當日警情、街面巡防警力等信息一目了然。指揮官可以在各功能上進行切換,輕松實現指揮調度等。
據介紹,全新的公安指揮中心依托“一張圖”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通過接入各類警務資源,對全市公安機關的一線警力、警用裝備、巡控線路等情況全方位掌握,不僅可實時掌握,還能實時預警、實時處置,實現情報、指揮、行動的無縫對接。
案例:今年11月18日1時42分,指揮中心接自治區公安廳指令通報,一輛桂E牌照的黃色小汽車上載有重案在逃人員郭某華,正在G75蘭海高速公路上往南寧方向行駛。通過轄區網格功能,指揮中心調度交警支隊、良慶分局、青秀分局路面警力,在高速公路南寧南收費站、平樂大道博藝路口、高速那馬入口等路口預設卡點攔截,并通過視頻天網和卡口探頭實時偵控嫌疑車輛行蹤。
當天凌晨2時33分,指揮中心在鎖定嫌疑車輛并預判其行駛軌跡后,精準調度良慶分局五象警務站武裝巡邏組,在平樂大道博藝路口將嫌疑車輛成功攔截并控制嫌疑人。
亮點3:大數據預警研判,打擊防范更為精準
南寧市公安局利用大數據建模分析,探索出一套“警情分析研判—視頻追蹤比對—預警防范打擊”的工作模式。
全新公安指揮中心試運行以來,新一代110接處警系統智能推送預警信息,在南寧警方“亮劍”打擊違法犯罪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快速反應、精準“制導”的作用,有力打擊了各類違法犯罪的囂張氣焰,全市各類警情大幅下降。其中,盜竊電動自行車警情自今年8月以來,同比下降37.43%。
案例:今年5月份以來,南湖公安分局轄區連發數起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指揮中心在對盜竊電動自行車警情進行分析過程中發現,在民族大道沿線地鐵站口路段以及凌晨1至2點時段,多次發生盜竊電動自行車警情。偵查中,民警發現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極其隱蔽,大多作案時間都集中在后半夜,每次作案從踩點到放風、行竊、銷贓,均有分工,得手之后便立即分散流竄到一些小街小巷。指揮中心將該團伙成員納入研判預警系統開展尋跡追蹤。
8月5日至7日,指揮中心視頻系統自動推送關注提示,指明了該團伙成員出現在視頻監控中的區域,于是立即將相關情況以預警信息推送到南湖分局。南湖分局民警循線追蹤,先后在良慶區某網吧、西鄉塘某出租屋內抓獲12名盜竊電動自行車嫌疑人,成功打掉該盜竊團伙。
警方呼吁:別阻礙了生命財產救援通道
據了解,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之間,110報警服務臺接到的報警求助電話、短信中,非緊急、非警務警情占比51.18%,如噪聲投訴、物價糾紛、勞資糾紛等,大量占據110報警電話資源。南寧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副主任魏一強表示,目前,微信小程序報警還在開發和完善當中,未來,其或將能給110“減負”。與此同時,警方呼吁市民,在遇到非緊急類糾紛時,直接撥打相關職能部門熱線電話,讓出這條寶貴的生命財產救援通道,讓它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