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本周早些時候發布了一份關于在銀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遇和挑戰的報告。該報告還分享了2019年第三季度對銀行、行業組織和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的全行業調查的結果。
報告顯示,銀行業采用最多的五個人工智能用例為網絡安全、面向客戶的聊天機器人、遠程客戶登錄、生物識別客戶身份和個性化廣告。對于計劃中的用例,對銀行最有吸引力的包括反洗錢、欺詐檢測和財務咨詢。總的來說,目前采用人工智能的趨勢是風險管理開發和面向客戶的應用程序。
在HKMA調查的27款應用軟件中,聊天機器人是最受歡迎的三大應用軟件之一。銀行業對這項技術表現出了廣泛的興趣,特別是由于其協助在核心銀行實現賬戶管理自動化,以及在移動和互聯網渠道中實現客戶服務的能力。調查顯示,有17家銀行已經推出或計劃推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而25家銀行正在探索這一選擇。
其中一家受訪銀行表示,其聊天機器人每天處理來自中國大陸的400多萬客戶咨詢。大多數香港受訪銀行都在就更廣泛地使用聊天機器人進行探索,因為它們在節省成本方面有好處,而且能夠捕捉對營銷和產品設計有價值的客戶見解。
香港證券業協會(Hong Kong Securities Association)在2018年初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銀行對于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持歡迎態度,而中小型券商則對聊天機器人表現出回避。調查顯示,許多中小券商(占香港持牌證券交易商的大部分)沒有使用這項技術的計劃。2018年1月和2月接受調查的300家券商中,絕大多數(81%)表示不打算部署聊天機器人,8%表示會使用。
HKMA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零售銀行,但整個銀行業的整體應用仍有上升空間。根據HKMA的調查,就整個香港銀行業而言只有48%已經或計劃采用人工智能應用。特別是香港本地的銀行,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仍然猶豫不決。
人工智能應用的一些主要障礙涉及通過透明和可解釋的算法建立信任及安全機制、遵守法規,還包括實現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所需的人才識別、合作和外包,以及復雜數字世界所需的法規的不斷變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