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20,不僅僅是簡單的三位數號碼,它是人們瀕臨死亡時出現的希望,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命線”。1月3日,記者從合肥急救中心了解到,“智慧120”已經完成一期項目建設,語音屏顯、急救記錄儀、車載視頻記錄儀、機器人回訪等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從而提高了院前急救服務能力。
“您好,合肥120,請問您需要救護車嗎?”當天上午,記者剛走進合肥120調度指揮中心,就聽到清脆的電話鈴聲。只見調度員迅速接起呼救電話,語言清晰,語調親切,30秒的時間就將所需要的信息采集完畢并將派車單下發到急救站,此時救護車已經趕往在救治病人的途中。
“現在合肥120急救中心每天出車量有300多趟,跨年當日迎來了接警高峰期,出車量有416趟。”合肥120調度指揮中心科長吳蕙勤介紹,通過智慧語音大屏,調度指揮中心能直觀地了解急救中心的業務信息。調度員每日開啟大屏,打開車載監控,一系列的數據便展示在上面——急救中心業務量、業務分類數據量、當日報警來電趨勢以及數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調度員當中,“95后”占了一半。每名調度員上崗前都經過了嚴格的考核,他們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還要做到熟練掌握計算機設備的應用和手眼協調、快速打字的技能,同時熟記全市各個地區的地名地形,接到危急事件報警認真處理。
有患者需要急救,可當事人或家屬卻無法準確說出地址該怎么辦?吳蕙勤說,調度員通過定位按鈕發出短信,用短信回饋的方式來獲取到用戶的當前詳細位置以及現場情況視頻等。目前已成功使用此功能找尋患者事件共2起。
智慧120急救服務平臺
畫面信息多,調度員如何做到臨危不亂?據悉,智慧急救項目里的質檢功能使得錄音變看為聽,實現質檢自動化。“同時匹配關鍵字,便于檢索關鍵信息,提升服務質量,也為后續數據分析奠定基礎。”派車后,一旦發生頻繁催問急救車輛位置信息,調度員還能通過定位按鈕將電話轉給機器人,由機器人來完成車輛信息的播報。“或者在非急救用車無車可派時,呼救者頻繁詢問有無急救車時,機器人可接聽并解釋無車可派原因,此時調度員可以接其他120的來電。”
“以信息化智能化打造的合肥智慧急救項目平臺不僅全面提升合肥120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工作領域的信息化水平,也使中心形成了更為科學的急救指揮調度一體化服務。”吳蕙勤表示,借助120智慧指揮中心、短信定位功能、質檢功能、非急救催車功能模塊,合肥急救工作更加及時、高效、合理、透明,有限的急救資源也將得到充分利用,讓市民安全得到更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