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網絡版今天撰文稱,Fluther和Quora等問答網站將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并為企業提供精準廣告的投放渠道。以下為文章全文:
價值巨大
如果你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演的電影都很一般,可她為什么那么出名?”現在你可以很幸運地在Fluther上獲得42個人提供的答案。Fluther是過去兩年間涌現出來的數十個問答網站之一,他們希望借助群體智慧為一些搜索引擎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供人工回答。美國市場研究公司Kelsey Group分析師馬特·布斯(Matt Booth)表示,這種“社交搜索”在搜索市場中的占比達到4%,而且增速很快。他說:“長期來看,這一市場的價值將非常巨大。”
一些硅谷最大的企業和投資銀行也在積極參與這一市場。谷歌今年2月斥資5000萬美元收購了Aardvark,后者是第一批社交搜索網站之一。次月,美國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也投資了Quora,這是一家由兩名Facebook前工程師創辦的問答網站。據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報道,該網站的估值約為8600萬美元。相比而言,已經上市的Answers的市值僅為6200萬美元。今年7月28日,Facebook也面向該公司的5億名用戶推出了問答服務Facebook Questions。
對企業而言,這種新型搜索的魅力在于,當用戶發布或回答問題時,他們會展示更多有關自己的數據,并創建一些相關的討論,有助于廣告主發布精準廣告。August Capital是Aardvark的投資方之一,該公司首席分析師大衛·霍尼克(David Hornik)說:“當人們詢問問題時,會透露出很多廣告信號。”
盈利模式
Fluther、Quora、ChaCha、Sirclelt、Hunch和PeerPong等問答網站也都提出了他們自己的問題:怎樣才能賺錢?“多數問答網站在在獲得可觀的收入前,必須要吸引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用戶。”曾經在eBay和雅虎擔任高管,并為Fluther提供咨詢的萊昂納德·斯派澤(Leonard Speiser)說。問答網站的流量數據遠未達到這一水平,更不要說與谷歌或Facebook叫板了。
隨著用戶的增加,這些網站將面臨質量控制問題。Quora一度只能通過邀請來使用,其討論組吸引了科技行業的眾多知名人物,包括Craigslist創始人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現在,Quora已經向公眾開放,但部分用戶卻開始抱怨。一位名叫格雷格·林登(Greg Linden)的評論人士甚至在某科技博客上寫道:“這家創業企業已經越過了某一個點,糞便開始涌入。”
一些問答網站則寄希望于將一小部分忠實用戶變成消費者。Hunch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該公司創始人克里斯·迪克松(Chris Dixon)表示,他們可以借助零售商提供的推薦費等業務來獲取收入。Hunch還在開發一種算法,可以在用戶發布與商務相關的問題時,為其推薦商品。迪克松說,系統對用戶了解得越多,推薦就越智能。
其他公司則在考慮將高質量的答案本身作為一種商品來銷售。PeerPong CEO羅·朝伊(Ro Choy)說:“如果當你搜索問題時,能夠找到一個人來回答,而不僅僅是網站信息,結果將會怎樣?”PeerPong從用戶的Twitter和Facebook賬號中提取信息,并借此創建了一個用戶興趣和活動的索引。這一數據庫可以幫助PeerPong找到一些專家。該公司相信,用戶愿意為高質量的問題付費。例如位于西雅圖市中心最優秀的乳腺癌醫生提供的答案就有很高的價值。
即使一些網站會失敗,但還是有很多投資者認為,總有人能夠找到問答網站的盈利方式。正如迪克松所說:“誰能想到互聯網如今也能賺錢?十年前,人們會說,‘谷歌怎么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