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想法源自4月份的Twitter開發者大會,公布數據是Twitter日訪問量30億,年增長1500%,日搜索請求6億,日獨立訪問者1.8億,每天5500萬個Tweets,所有這些主要都是通過API。我當時在微博上討論過這個話題,我認為這樣的話,UV會很快像當年PV一樣被告別。
先停一下。我相信,很多關注我的人,不一定對這幾個概念都很清楚,我花幾行給需要的同學補個課,已經爛熟于心的同學們,跳過吧。
PV,說的是Page View,即網站頁面一天被打開的總數,或理解成用戶發生“打開網頁”動作的點擊的數量。一般嚴格的網站PV統計不包括被iframe網頁PV、程序自動跳轉的PV、彈出窗口PV等。
傳統意義上講,PV代表一個網站的流量,流量越大,網站越大。
UV,Unique Visitor的縮寫,是按照自然日統計的網站獨立訪問者。可以簡單理解成每天連接到網站的獨立網卡數量,或者電腦數量,再含糊一點就是獨立IP數,也有直接說成用戶數(注意這四個東西都不一樣,只是數值比較接近)。很多網站的UV也是web和wap兩種訪問方式的總和,但總的說,UV是直接訪問了網站的用戶/上網設備數。
UV現在通常作為網站覆蓋人群的代表,UV越高,說明網站用戶越多。
PerUserPV,就是簡單的PV/UV。這被認為是網站“粘性”的代表,數值越高,用戶在網站停留時間越長,做的事情越多。我稍有保留意見,此處不表。通常10以上就被認為不錯了。
請求數(不知道是不是翻譯成Request數量)。說的是無論用戶是否通過任何設備真的訪問網站,只要用戶對網站的數據有請求,網站有了反饋,網站和請求形成了對話,那就算一個請求。換句話說,我用街旁網的手機客戶端發了一條我在xxx的微博,我沒有訪問新浪網,所以新浪不算我直接的UV,但是算一個請求。
API,Application Programing Interface。理解成接口就好了。別人有了API這種接口,就可以用程序通過這個接口,訪問主程序/網站的數據,進行交互。
回來接著說。
我認為UV會顯得越來越不重要,有這幾個理由:
用戶互動不一定非要訪問網站。拿Twitter或者新浪微博舉例,我沒有數據,但我知道大多數人不會關心別人用什么東西發了微博回復了微博。而且,新浪也在不停推薦各種客戶端,PC和手機端都有。所以這不是搶占入口的戰爭,而是爭奪路徑的戰役。所以,我們非要讓用戶在瀏覽器輸入網址點進來,一步一步點下去嗎?
網站開放API,就是把入口放在人家那兒。越來越多網站開始開放API,有的有誠意有的沒有。但說回來,開放,就是讓別人能夠通過你的API訪問你的網站,那入口就是在人家那的。所以這不是做強盜的時代,而是修煉內功的機遇。
我認為網站價值,不是被點出來的,不是被訪問出來的,而是“被需求”出來的。 PV時代早已經過去,現在誰再提PV就傻了,我也深深記得個別網站為了提高PV做的那些類似挖寶、層層嵌套的沒意義的事兒。同時,過分追求PerUserPV有點病態,那會把“讓用戶樂此不疲地訪問”變成“不得不一個個點下去”。現在張口閉口的UV,我們有了多少訪問者,好像我們就占有了他們的一切一樣。購物網站UV漲得快啊,可是真正買了東西的比例同比增長的卻不多,反倒來了只搜索的訪問者占比增加了。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我們臆想并定義的用戶的需求,二是單純UV不代表什么東西。
真正有價值的是網站的內容本身,只有網站內容對用戶有持續價值,只有網站內容提供了標準化的提取方式,只有網站有能力對來自外部的請求產生及時有效的回應。這樣的網站才能被用戶長期需要,形成一種很融洽的關系。
請求數,代表的是用戶對網站信息的依賴程度。而且,越是所謂Web2.0,這種情況越明顯。
簡單定義這種關系,應該是“好友”,一種不用天天見面但彼此需要的關系。
所以我說,“請求數”將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衡量網站價值的重要指標,其重要性也一定會超越UV。
那么,這會給我們什么變化呢?
1、交互設計的新機會當直接的網站訪問顯得不那么重要的時候,交互設計師們必須要考慮,如何應付各種來自外部的請求。這種外部應用很有趣。通常會把產品的一個需求點放大,這樣設計的時候不用考慮其他的產品,這種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傾向獨占性。思考很多好玩的手機客戶端,可以看到這種端倪。可以說,設計更簡單,另一個角度說,設計更專注了。
2、UV越不重要,廣告越要創新訪問網站的人少了,傳統廣告必然大打折扣。廣告主當然不希望這樣,于是廣告商需要懂更多腦筋,在API上做文章,在請求返回的內容里做文章。當然,廣告會越來越軟性,滿是廣告的請求結果返回不會有人要。
3、網站必須更多修煉內功當層層鏈接變得越來越令人不齒,當跳來跳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會需要更簡單直接地滿足需求的網站。于是修煉內功一直都很重要,信息格式標準化一些、信息結構模塊化一些,都會產生影響。
最后總結一下:我認為網站的價值,會很快向“請求數”轉變。請求,代表用戶對網站信息的依賴。當用戶和網站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像“好友”的時候,將給交互、廣告等領域帶來比較大的變化。
上面是我的粗淺想法,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http://www.panghufei.com/?p=10312